第109章(3 / 4)
这人不错,到时候派几个他觉得不错的苗子,陪着顾敖全国巡游,一边打下手,一边当学徒。
顾敖这种能人,怎么能被这种事绊住一年呢?必须合理任(压)用(榨)。
而且皇帝也算是给顾敖培养势力了。跟着顾敖的进士,与顾敖没有师徒之名,也有师徒之实了。等他们进入朝堂,成为中坚之后,定会与顾敖走得近。
顾敖是老牌的忠臣,他从来不拉帮结派。顾敖并非是怕皇帝猜忌,而是他心中的准则让他认为结党营私乃是小人奸臣所谓,所以顾敖家族历史也挺长,但算不上大世家。因为大世家是经营出来的。
皇帝很信任很欣赏顾敖这一点,即使顾敖为了破除迷信经常给他捅娄子,皇帝也甘心为他收拾。不过顾敖也从不过分就是。
皇帝有时候很冷酷,有时候又挺心软。
顾敖这脾气,皇帝很担心他出问题,于是准备亲自出手让他“结党”了。这样自己保护他的时候,也轻松些。
顾敖不知道皇帝之后打算,不过他很高兴皇帝准了他的请求。至于以后回到京城还能做什么官,顾敖并不担心。
他信任皇帝。皇帝不会亏待忠臣能臣。
至于巡游用的大量丹药,很足够。
他们从方士住处,和他们供出来的地方,查抄出大量“神药”和已经提炼好的“金丹”,足够全国巡游了。
也足够京城每人一颗金丹了。
这么充足的准备,让皇帝确信,这方士的出现,绝对不是求名求财这么简单。
在产生怀疑之后,方士最先出现在北疆这敏感的地方,更是让皇帝忧心忡忡。
皇帝去处理这件事的人马可不管什么大雪封山,即刻就出发了。
古代的消息传递很慢,即使快马加鞭,消息一来一回,也需要一定时间。众人心焦无比,只能祈祷。
上天这次站在华夏这边。因方士被抓的太突然,消息还没传回去。所以方士最先出现的那个城镇虽然已经被丹药完全控制住了,但并未酿成最大恶果。
经方士招供,他们有两套方案。若是方士顺利让京城中人染上毒瘾自不用说,一切顺利。若是方士失败,那城镇立刻就会反叛,和外敌里应外合,打开城门,迎敌入境。
他们甚至已经用神药控制了部分戍边的将士。
因皇帝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所以信使是先从另一处调兵,然后直接去的那个城镇。所以虽然遭到些抵抗,但在没有人组织的前提下,这群人虽然被毒品控制了,但是自发对官兵动手找死。
但皇帝没想到戍边的将士也有吞食过丹药的,特别是一些高级将领。
虽然投敌的不多,但是毒瘾发作就是个大问题。
城镇被围的时候,消息泄露到边疆,当官兵还在处理那个城镇的问题的时候,奸细知道在劫难逃,便提前通知了外敌。很快,外敌大军攻击边关,显然早就做好了准备。
而戍边的将士不但遭遇外敌入侵,还有奸细拖后腿,更可怕的是,因服食丹药,一些将领毒瘾发作,一些将领身体出现问题。而后者在上战场的时候,才发现问题。
在这几重因素下,边疆被外敌攻破了。
外敌的战马长驱直入,很快几座边疆重镇就被攻破了。
同样,奸细,毒瘾。
幸亏皇帝早有准备,在得知方士背后之人阴谋的时候,调集援军的人就出发了。支援的军队虽然慢了一步,但终于在外地连占三城之后,阻止了外敌的攻势。
这时候,北疆好几个城镇出现骚乱。原来“神药”早已经渗透到了其他城镇去。不过还好丹药产量不够,只有极个别的人上瘾,多是那个“教派”成员。所以很快都被镇压了,没有造成更大的危害。
如果边疆被攻破,戍边的将士全部战死,三个重镇失陷也能让感叹一声“还好”的话。
或许的确能感慨。
只是简单的字句,只是枯燥的数字,在皇帝和大臣眼中,是血肉横飞,是万里焦土,是挖心刺骨痛不欲生。
这时候,再没人敢辩称,其实那丹药,或许没那么大危害吧?毁灭一个国家什么的,太夸张了。
北疆将士和百姓的十数万冤魂正在号哭。
而在这种消息下,京中那些吸食毒品的人的挣扎,似乎变得微不足道了。
毕竟方士来的时间不长,送出当人情的丹药也不多,大部分人的毒瘾并不强。
不过身体没上瘾,心理如何,就没人知道了。
只是,最接近方士的那些世家子弟则严重了。宿谊成为他们唯一的救星。
宿谊很想冷酷的拒绝所有人,但他发现,吞食丹药中,还有自己见过几面,甚至心中感觉不错的人的时候,不忍心断绝他们所有希望。
宿谊考虑之后,告诉他们,只要忍过几次毒瘾发作,身体的症状就会消失。只是这过程非常难熬,还会自残,所以最好毒瘾发作的时候把人捆住。
虽然宿谊想说可以辅佐一些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