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2 / 4)
弟神情怪异。他只是很好奇,宿天师给弟弟说了什么,让弟弟如此心旷神怡,念念不忘。
不过弟弟被欺负的事,谢淳也是要记下的。若不是想着明年会试,需要暂且安分一些,谢淳就要找上门,好好与司马家几位郎君清谈一番了。
谢淳道:“司马家那群蠢货。这笔账暂且记着。天师与你说了什么?”
那时候他应该正找借口去了外地准备乡试,又一直忙到现在,并未听自己弟弟提起见到宿天师之事。
谢梁想着天马之事,心道天师说要保密,那我连大哥也不能说。他想了想,捡了些无关紧要的话告诉谢淳,然后道:“天师夸赞了父亲,又道谢家家学渊博,乃是累世大儒之家。我本就迷茫,不知在司马家该如何是好。待听天师之言后,心中不由鼓起勇气。既然谢家本就以儒学传家,除了那么多大儒,我为何不自己闯闯,非得寄希望于别人的垂青。”
谢梁的眼睛亮亮的,仿佛充满了希望和向往:“学而优则仕,我一身所学,乃是为了江山百姓,而不是为了哪个世家。”
谢淳晃了一下神,他问道:“你是否将此事告诉父亲了?”
谢梁点头:“当然。宿天师赞赏父亲,赞赏谢家,父亲也很高兴。”
谢淳心头恍然。他总算知道这次父亲为什么这么好说话了。
父亲本来就不甘心,不然也不会让他去转学玄学。父亲虽与世家格格不入,但其才学举世皆知。若是父亲肯大谈玄学,立刻就能融入其中,成为名士。
但父亲不愿意,父亲坚守着自己家规家学。即使决定了从下一辈时,谢家就要改变了,但至少他不愿意改变。
有了虽然艰难,但并不是毫无希望的机会,有了宿天师的赞赏,父亲的不甘心又萌生了。
谢家是为了君王,为了黎民而学,而非为了某个世家。
谢家世世代代都是大儒,而不是空谈的玄学家。
这也是谢淳的困惑。
他学了十余年的儒学,儒学已经深入他的骨髓,成为他的灵魂。他认可儒学圣人的所有言论,儒学的礼仪已经融入他身体每一个部位。
然而为了家族,他必须去修习玄学,高谈些玄之又玄的话题,表现得对政事毫无关心,仿佛只有那山水才是真正魂之所归。
他仿佛被生生撕裂了一般。
谢淳很痛苦。他痛苦,就不得不放纵自己,来麻痹自己的痛苦,来逃避自己的痛苦。而这种放纵和逃避,又恰恰符合玄学,符合“名士”的风范,让他越来越有名气。
然后他就更加痛苦。
谢淳知道自己将是家族最先被世家接纳的人。但是他又明白,自己是家族的牺牲者。
他的理想被埋没,他的所学将毫无意义,他甚至要在能实现理想的时候,都必须选择逃避。他要成为一个彻彻底底,符合世家欣赏的,脱离世俗的“名士”。
一个莫谈国事的“名士”。
他曾日夜习武,期盼为国戍边;他曾日夜苦读,期盼为民请命;他曾慷慨激昂,期盼为君分忧。
而这一切,都将是泡影。
他只能喝得醉醺醺的,跟三两好友,高谈阔论,抚琴高歌,泛舟山水,纵情声色。
多么洒脱,多么自在。
谢淳感觉眼眶有些热,心头更热。
原来并不是所有人都不将谢家之学放在眼中,原来还有人对谢家如此赞赏。
而这人居然是宿天师。
他又想起,太子在听闻谢梁受辱,出手相帮。这也表明,太子也是认可父亲,认可谢家的吧。
那么,他为何还要割裂自己的灵魂,抛弃自己的梦想,就为了在世家中立足,好跻身于贵族阶层?
有帝王欣赏,就足够了。
谢淳很想大笑,又很想大哭。
怪不得,怪不得父亲如此淡然的就接受了他的决定。
因为父亲也看着自己的痛苦,而父亲自己也很痛苦。
最终,他们选择了一条艰难的路。即使那条路,满地荆棘,甚至可能要让谢家粉身碎骨。
科举出身的人,乃是天子门生,可不能与世家为伍啊。
谢淳深呼吸了几下,看着自家弟弟,又不知不觉陷入傻笑之中。他顿时心里有点不高兴。
他见过好几次宿天师,但是很难与宿天师说上话。且不说慕晏恨不得让所有人知道,宿天师跟他最熟,老缠着宿天师说个不停。其余世家子也围在宿天师身边,片刻不愿让与他人。就连他的挚友王甫洮,这时候也完全忘记了他们的友谊。
这时候,他这个王家属官,只能默默在一旁看着。
不过宿天师从来不会忘记他,不会忘记在场的任何人。宿天师会主动和他说话。虽然很快话题就会被其余人截断。
和宿天师单独聊的机会啊,呵呵。
谢淳换上自己玩世不恭的微笑,道:“对了,千松要参加科举?”
谢梁点头:“三年后,我必金殿问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