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章 麦拉油田(四)(2 / 3)
没想到,竟然是平凡地想要保护员工们的人身安全,把他们安全地带回家。
看似简单平凡的诉求,其实却是深沉高贵的情怀。
生死关头,高管们跑了,他却留下来,与员工们同生共死,仅凭这一点,就没有几个人能做得到。
圣老大推算王主管是我们的贵人,是准。但不是全准,他还是那些员工们的贵人。
只是有一点还不是太明了,王主管催我抓紧时间,尽早动手。否则,aBs的人来了,变数就多了。这是什么意思呢?
凡奇边往回走,边揣摩王主管的心意。
他的推断是:现在,是尼左夫负责占领麦拉油田。尼左夫当雇佣军也好,参加**武装也好,不过是为了钱,没有什么政治诉求。
他是个职业军人,多少也会讲究一些军事伦理,况且眼下又是用人之际,所以,对原来留下的工人还算是客气。只要不闹事儿,能维持油田的运转,一般不会滥杀无辜。
如果是aBs组织来了,很可能就是另一番情形了。
他们既反对西利亚政府,也反对伊沙克政府,还反对以米国为的西方。有着明确的政治诉求,做事又无原则、底线,杀人、斩是家常便饭。
若是由他们来占领油田,那员工们的日子,可就是暗无天日了。
实际上,凡奇的推断是对的。王主管担心的,正是这一点。
“看来,aBs这个因素还得考虑进去,万一动起手来,aBs突然来增援,可就有些棘手了。”
凡奇和圣林原来没考虑aBs的因素,现在,他必须认真地考虑这个变数了。
杨木林的侦察进行的很顺利。
大个卢比对他还是信任的。但这种信任,绝不是仅仅因为杨木林曾经给他送礼。
实际上,在答应杨木林跟着他送饭之前,卢比暗中曾经对他进行过考察。
卢比调取了杨木林在脱硫站工作的视频,也向负责脱硫站守卫的卫兵了解过杨木林,没现杨木林的表现有什么异常。
卢比也考虑过,杨木林是不是某个势力渗透进来的侦察兵,不过,他的思路陷入了一个定势:只有联军、伊沙克政府军、莫尔德人才会派人渗透。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这个楚国人都没有理由是这些势力的人。
最后,大个卢比得出了结论:杨比其他人更值得信任。
麦拉油田的防御态势,与凡奇预料的基本相同。
外围是一条有高架塔组成的前突防线。不过,高架塔不是4座,而是六座。加上正门,外围共有7个据点。
每个据点4人,一共2人。比原来预计的数目多出了人。
各个据点的兵员、火力配置平均,没有什么重点。由此可见,尼左夫没有重点防御方向。
说白了,就是他也不知道,如果敌人进攻,会从什么方向进攻。
不过,这似乎也不能怪尼左夫。
在战场上,要判断敌人的进攻方向,本来就很难。
何况,麦拉油田处于一片平原之中,四周没有山脉、河流等明显屏障物,从那个方向进攻,都是一马平川,都是可能的,也都是合理的。
就算是换了别人,在没有明确的情报支持下,也难以做出比这更高明的部署来。
说到情报支持,就更是尼左夫的短板了。他的假想敌,一直是伊沙克政府军、莫尔德人和多国联军。但是,这三方目前都没有进攻迹象。
而他真正的敌人——英雄阵线,尼左夫现在根本都不知道它的存在。
第二道防线,兵力和火力配置,几乎就和凡奇推测的完全一样。好像就是凡奇本人部署的似的。
各个防御阵地的兵力、火力也是平均配置。这样部署,也不奇怪。第一道防线的防御思路已定,第二道防线,也只能延续这个思路。
巡逻队仍然是2支,合计6人。固定哨位的人数,有些变化。
前天,注水站的鹰国籍工人酗酒,和抽油机的印地安诺籍工人打架。为了防止类似事件再次生,尼左夫加强了固定哨位的守卫力量。从他的预备队里,抽调了人,充实到注水站、电厂、宿舍等处。
第一道防线外,原来有几个暗哨,昨天又增加了2台巡逻车,作为流动明哨。
如此一来,尼左夫几乎就没有什么预备力量了。唯一的机动力量,就是巡逻队的6人了。
6人的预备队,对于不到3人的总兵力来说,这个数量还不算太少。
但是,对于麦拉油田的防御面积来讲,就显得捉襟见肘了。
先是防御区域广大,其次是防御阵地分散。虽然各个阵地之间的路况还比较好,但是,也正是因为地广人稀,很容易在路上,遭到伏击。
在没有绝对的火力优势和空中掩护的情况下,路上有没有什么有利的地形,都是平地,很容易成为对方攻击的靶子。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狙击手了。
尽管杨木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