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八章 麦拉油田(二)(2 / 3)
了一些问题。问题和之前的相似,只是更为详细一些。
“好吧,两位先生,欢迎加入麦拉油田。我是沃克兰人,现在是这里的最高指挥官。你们可以叫我尼左夫少校。
你们得到这个职位了。每周9金币,不过,至少要干上3个月,才可以离开。你们接受吗?”
“接受。”
能不接受吗?别说给钱,不给钱,我也接受啊。
“有一些事,我必须事先警告你们。在这里,没有警察,没有检察官,没有法官,没有工会,也没有什么领事保护权。
现在是战争时期,我的话就是法律。如果你们做了什么被我认为是不友好的事,我有权剥夺你们包括生命在内的一切。你们明白吗?”
“明白,先生。”
“叫我尼左夫少校!”
“明白了,尼左夫少校。”
“卢比,带他们去见王主管,明天开工。”
“是,少校!你们两个,跟我来。”
脱硫工虽然只是底层员工,但由于麦拉是个现代化油田,脱硫工序的机械化和电气化工艺很先进。
干活,也基本上就是开关阀门、按钮,观察仪表之类的差事。虽然每天工作时间达到十二三个小时,也没有什么奖金,加班费之类的福利,但对于凡奇和杨木林来说,干的还是很轻松的。
各个主要生产设施里,都有大兵们站岗放哨。
大兵们的态度还算友善,虽然有岗哨和巡逻队,但气氛倒也不是十分紧张。只要不越警戒线,也不对工人们有多大干预。
当然,外出是不允许的,对外通讯也是禁止的。在油田内部的行动,也是受到限制的。
因为怀疑尼左夫可能暗中监视,头一周,凡奇和杨木林没有什么行动,只是老老实实工作,休息,或者找楚国老乡们聊天。
当然暗中的侦察,还是没有停止的。比如,各地的岗哨配置,人数,巡逻队的人数。巡逻时间、规律等,也得到了不少情报。
一周之后,他们还真的领到了9金币的薪水。
脱硫站的王主管是楚国沪江人。当初,尤素夫进攻油田时,他本来有机会跟着管理层一起跑出去,因为不愿意扔下在国内时就跟着他的手下,自愿留了下来。
他原本就是主管,尼佐夫占领油田后,就任命他继续担任主管,组织生产。
王主管虽然不愿意干,但是,他也明白,如果拒绝,他的下场就将和里尼一样,当着众人的面,被杀死。
里尼是鹰国人,原来是加气站的主管。因为拒绝和你佐夫合作,一个月之前被杀了。
王主管为人本就宽厚,见凡奇、杨木林干活实在,也不惹什么事儿,同为天涯沦落人,也从不为难2人。
在工作、生活上也常常给他们以指点,虽然对他两人旅游被抢的说法有所怀疑,也不去细究。
他对两人在此时来应聘,本就感到有些奇怪。跟两人打交道,又隐隐感觉到,两人似乎在什么地方跟别人有些不同。
至于到底哪里不同,他也说不清,反正就是一种感觉。
杨木林在阿菲里加的油田当过保安,经常在油田巡逻。那个油田,也是处于战乱之中,与麦拉油田今天的情形,倒也有许多相似之处。
虽然一个在阿西亚洲,一个在阿非里加洲,但油田的布局和功能划分,基本上也是相似的。况且,此前,他们从塔玛拉的情报中,已经对油田的情况进行了比较详细的了解。
所以,尽管他们来这里之后,还没有亲自侦察各处,但对油田的大致形势,已经心中有数了。
现在,他们的主要任务,就是弄清楚尼左夫的兵力规模,兵力部署,武器配置和防御计划了。
兵力规模的侦察,相对简单。
凡奇他们的宿舍楼比较高,站在宿舍里,从窗户望去,就是占领军的食堂。
连续三天,凡奇在吃饭后,就在窗前数人,杨木林也在干着同样的活儿。最后,两人一碰头,得出的人数是27人—2之间。
虽然二百七八十人看起来似乎不少,但是,要防守大约6平方公里的地盘儿,实在是太少了点儿。
平均2平方公里多才一个人,这个密度,不用有什么军事经验,就算是一个平民,闭着眼睛,都能想象出是什么样子。
当然,密度是一回事,军事部署又是一回事。即使是一个稍有军事常识的人,也不会真的傻到象下棋一样,每2平方公里就放上一个人。
在这种情况下,指挥官的选择其实很有限。唯一的防守策略,就是优先保证核心区的防守,同时兼顾关键部位的防御。
这样,兵力的收缩,就难免了。
预警机制也是必不可少的。油田原有的监控系统,尼左夫肯定是要利用上的。这点,凡奇从王主管那里也得到了证实。
预警的另一种手段,就是巡逻了。
脱硫站每天都会有巡逻队经过,基本上是每隔2小时巡逻一次。每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