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生活轨迹(3 / 4)
犯人吃不饱,互相抢食,或者是有好吃的都要给牢头狱霸进贡等等,这种情况,以前有过,现在其实是极少发生的。
如果没有狱警做后盾,单靠暴力就能成为牢头狱霸的情况,其实是极少能够成功的。
象圣林、王景山、汤文静、咸武吉、辛明辉这样的人,都有潜质成为牢头狱霸,但他们几乎都不会选择那样做。为什么?自然是利益的取舍。
他们大都本身经济条件不差,有的人甚至条件很好,看不上别人那点儿东西,其主要目标是多减刑,早日出去,不会采取那种冒险的方式去争那点儿利益。
况且,他们在犯人中的地位都比较高,更不愿意放下身段,去做那种丢人的事儿。
反而倒是他们自己,经常出钱出物给薛信步那样没钱的人,这才能赢得别人的尊敬。
第一监狱犯人的伙食,在全省的监狱里,历来都是比较好的。不仅严格执行标准,逢年过节,甚至还从生产经营收入中拿出一些来补贴犯人伙食。
有的监区,为了鼓励犯人,也会自己出钱改善犯人伙食。
这个钱,其实是不白花的。有时为了赶工期,给犯人弄点好吃的,犯人觉得政府心里还是体谅犯人的,干劲儿就上来了,加班加点,活儿干的又快又好。
即使是象赵观澜他们这些监狱长们,也愿意拿自己犯人伙食好这事儿,象其他监狱长们显摆。
“我的犯人,烧鸡、鸡腿、红烧肉,随便吃,这帮混蛋不爱吃,扔得哪都是,把下水道都堵死了。听说你们的犯人吃不饱,要不要我扶贫一下?”
当然,说归说。伙食好的,吃不了倒掉的情况虽然有,但也绝对不会那么夸张。
真有那么好,外面的人还不打破头皮,都抢着往监狱里挤。
真要他接济一下其他监狱的犯人,也不会有谁真的去做。
况且,就算伙食确实是比以前好了许多,每月180金币,每天平均5。5金币的伙食费能够吃到些什么,谁的心里也会算这笔账。
狱方克扣犯人伙食费,挪作他用的情况,在其他监狱也不是没有,所以也才有上级经常检查审计这样的事发生。龙生九子,各不相同,监狱也是如此。
饭菜是由伙房的送饭员们用不锈钢桶、盘,装在不锈钢车上推来的,正常情况下,由本监区的打饭员分配。
但许多时候,打饭员干的时间长了,掌握了规律,摸清了门道,就开始偷懒,由犯人们自取,自己在一旁看着说:吃多少拿多少,别浪费。
多数人根据自己食量,按需取用。
也有的人不自觉,总怕不够,多多益善。结果吃不了,还得想法偷偷倒掉。
否则,被伙食监督员发现,又恰好两人关系不佳,记上名字,交给狱警,因为浪费了粮食,扣分就难免了。
在大多数监狱里,伙食卫生基本上是不用担心的。
除了制度完善,设施大多比较先进外,也跟伙房是由犯人做饭有关。
对此,有的人颇感费解:犯人一般都是坏人,怎么坏人做饭反而会做得更为干净卫生?
其实,这并不奇怪。犯人的背后,是警察,警察是什么,国家机器,是强制犯人在劳动。
每个犯人都有自己的岗位和卫生分担区,随时检查,一旦出了问题,身在监狱中,跑不了,逃不过,只能乖乖接受处罚。
所以,最有利的选择就是不出事儿,想不出事儿,就要按照规矩来。
许多外来参观的人到了一监狱犯人伙房,都称赞其卫生水平比他们的食堂甚至酒店还好,确实不是虚言。
从食品安全的角度来说,监狱里的犯人,确实要比法外在一些餐馆或者是食堂吃饭的人更有保障一些。
吃完饭,薛信步收拾餐具洗涮完毕,就开始出早操了。
早操有时是跑步,有时是做广播体操。由执星组长组织,每个监区每个人有自己固定的位置。
已经有一些警察在一边等候了,他们是各个监区前来提工的狱警。
出完操,有的监区回到号里,有的则直接就出工了。
仍然是排队行进,身穿比较干净的囚服,保持队形整齐,提工的警察不时地喊着口令。
除了“一二一、一二三四”这些口令外,还有诸如“遵纪守法,积极改造”之类的自创口令。
狱政处的人会监督各监区的出工秩序,队形不整、口号不响亮的,会被命令重走,在生活区的操场上转圈,合格后才可以走出生活区,进入生产区,然后到自己所在的监区。
圣林他们九监区的队伍一次成功,开始向生产区走去。
相对于整个监狱的大门来说,生活区通往生产区的大门叫做“二门”,队伍在二门要停下,提工的狱警报上出工人数,填写提票。
守门的看守队狱警则清点人数,核对无误后,才给予放行。
狱政处的人有时会在这里进行搜身检查,查看是否有人携带什么违禁违规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