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这个兵王会算命 > 第三十三章 万家灯火(二)

第三十三章 万家灯火(二)(3 / 3)

地产开发、能源投资等,沈家都屡有斩获。

当理论界还在争论,楚国企业究竟应不应该走出去的时候,沈家大陆系和海外系已经联手,在世界各地进行工程承包了。在澳利亚、印尼安和阿菲里加进入采矿、能源行业。

尽管沈家从未上过《飞富富豪榜》,但每次发布榜单时,在补充说明中,都会有关于沈家的描述。

“沈家行事一贯低调,其产业遍及海内外,行业众多,股权结构复杂,对其财产难以统计。但保守估计,当在数千亿金币左右,且多为优良资产。”

这些或许都没错,但最让沈老爷子和沈老太太自豪的,还是沈家的员工团队和公司治理结构。

虽然是家族公司,但沈家用人却完全是开放的。

其用人标准只有两个:忠诚与才能。

沈家人可以获得家族分红,但在公司的框架内,即使是沈家的近亲属,也与他姓人一样,在薪酬、升职等方面,没有任何特权。

就连沈紫衣当初在比亚投资,用的钱也是她的分红和自己的股权抵押贷款和父母留给她的遗产。

还在沈老太爷和沈老太太背着大包小包挤火车当倒爷儿时,他们就开始资助那些贫穷子弟读书。

这种资助并没有什么功利性,也没有什么长远规划,只是出于对乡邻中弱者的同情和两个乡村临时教师对渴望读书孩子的由衷喜欢。

沈氏夫妇自己都没有想到,正是他们资助的这些孩子们,在沈氏后来的发展壮大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他们对有多少个公司和有多少利润或许记不清,但对于他们资助过的孩子的数目,却是绝对不会搞错:1836人。

从受助得那天起,沈老太太便为每个人都建立了一份档案。

翻开档案,就能看到,从地域上,这些人遍布海内外,从行业上,政商军学教卫文等行业都有,从年龄上,有最长的市长,海外高管,还有最年幼的幼儿园学童。

每年除夕夜的沈家聚会中,来的除了沈家人,就是这些受过沈家之恩的人。

沈家从未邀请过这些人,也从不要求他们有什么回报。即使有些人接受资助后,不再与沈家来往,甚至已经有所成就时,沈家也从不主动与他们发生什么联系,更没有抱怨过一句。

沈氏工商帝国大陆系的版图,大致可以分为三块。

以深州为首的南系,以沪江为首的东系,以兴阳为首的北系。

南系历史最久。

东系规模最大,实力最强。

北系则是后起之秀。

无论海外系,大陆系,由沈家直系亲属出任第一高管的,均没有。

只有沈紫衣是个例外。

沈紫衣能够独掌北系,据财经媒体分析,出于以下原因:

1、出于沈氏夫妇的愧疚和补偿心理。

沈紫衣出生时,正是沈氏夫妇刚刚创业之时,沈紫衣的父母也跟着奔波,立下最大功劳。沈紫衣一直被寄养在乡下的邻居家里,直到六岁时,才被接回到沈家。

第二年,沈紫衣母亲因病去世,第三年,父亲因车祸离世。十五岁时,独自一人到鹰国读书。

正因为沈紫衣身世可怜,沈氏夫妇总感愧疚,因而对沈紫衣的宠爱也最多最深。

2、沈紫衣是沈家孙辈中的老大。

3、沈紫衣具有海外背景和全球视野。

4、沈氏大陆系的北方战略,注意力转向东北亚和中亚。

5、沈紫衣的个人能力,独自一人北上,初步打下了北系的天下。

6、为沈紫衣将来接班,掌管沈氏全球,积累经验,历练资历,培养势力,建立权威。

从今晚家族聚会的座位排次,就可以看出沈紫衣的地位。

沈老爷子和沈老太太,是当之无愧的主位。

沈老爷子的下手,是沈紫衣的叔父,当初创业的功臣,下一辈中最年长者。

沈老太太的下手,就是沈紫衣了。

老太太满脸慈爱,不断地给沈紫衣夹菜,并喂到嘴里,毫不掩饰她的宠爱之情。

当大屏幕电视中传来午夜钟声时,全体人员跪下,给沈老爷子和沈老太太磕头拜年。只是沈紫衣在磕头时,却走了神儿:

“现在,该是换衣服的时候了,那个混蛋,这回该穿我送的衣服了吧。“

起身,沈紫衣望向窗外。

窗外,万家灯火。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书单:长风渡造作时光无论魏晋贵妃裙下臣含苞待宠观鹤笔记大佬都爱我[快穿]顶级偏爱黑月光拿稳BE剧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