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九章 到京城团聚(2 / 4)
赵继康是一阵龇牙,气的嘴巴都快歪了。
“赶紧滚,赶紧滚,小爷不耐烦看到你这副我家媳妇是世界上最好的媳妇的嘴脸!”赵继康说不过人就直接动手赶人了。
杨承郎这才离开了赵继康的营帐,一路步伐急促的离开了军营,回到了周家村。
他要去京城的事情,村里还没有人知道,调令是比较隐秘的事情,也只有军营里的人知道。
他回到周家村的时候,天色已晚,他放好东西以后就去了周二根的家去接阿杨。
看到杨承郎突然回来,才从学堂回来的阿杨乐疯了,抱着杨承郎的大腿就直笑。
“叔叔,叔叔,你是不是想我了所以回来看我了?”
“最近军营里这般清闲?”周二根听到院子里的声音走了出来一看是杨承郎就有些稀奇了,杨承郎刚回军营没几天,怎么今天有突然回来了?
“阿杨,叔叔和康康爷爷奶奶说点事一下”杨承郎拍拍阿杨手,示意他松手,然后才将阿杨抱了起来朝着周二根走了过去,开口道,“二叔,我接到了京城来的调令,明日要动身去京城当差,往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阿杨可能要劳烦二叔二婶你们照顾了。”
说完以后,杨承郎又低声嘱咐阿杨,道,“叔叔要去京城,阿杨以后留在这里要乖,要听话。”
阿杨一听,顿时就撇着嘴,泫然欲泣,“叔叔,婶婶,你们是不是不要阿杨了?你们都去京城了,就把阿杨丢在了村子里?我以后都看不见你和婶婶了吗?我想你和婶婶了怎么办?我是不是哪里不听话,叔叔婶婶才不要我了?”
听阿杨这么一说,杨承郎有些心疼了。
周琳琅曾经和他说过,说阿杨心思很敏感,孩子小,不懂事,但是,也很容易多想。
“是啊,既然你们都去了京城,何不把阿杨一起带去京城?孩子总是要跟着你们大人才好,再说了,京城也不怕没有好的先生教阿杨啊。”罗氏也是觉得,阿杨还是跟着亲人身边比较好,这几天阿杨在这里住着,虽然有康康陪着,但是,她总能看到阿杨撑着小脑袋发呆走神,不用猜也知道,一定是在想杨承郎和周琳琅了。
杨承郎摇摇头,道,“二叔,二婶,我和媳妇不带阿杨去,是有原因的,也是为了阿杨好,我今夜先将阿杨接回去,明日再送回来。”
交代了以后,杨承郎便将阿杨抱回了杨家。
进了门以后,阿杨终于忍不住趴在他怀里轻声的啜泣着。
“阿杨,男子汉,流血不流泪,把眼泪收回去。”杨承郎将欲将阿杨放到地上,可阿杨紧紧的搂着他的脖子就是不肯落地,无奈,他只得抱着阿杨坐在了椅子上。
“婶婶说,人不高兴的时候,就应该哭,高兴的时候,就应该笑,不然会把自己憋坏的,我现在不高兴,我就想哭!”阿杨顶了句嘴,然后就哭的更伤心了,“叔叔坏,去京城不带我,抛弃我,还不许我哭。”
“阿杨,我和你婶婶不是因为不要你才不带你去京城,只是,我和你婶婶在京城,未来安危自己的难以保证,我们如何将你带到京城去?让你和我们大人一样深陷危险之中?阿杨,在叔叔眼里,你是小大人,所以,叔叔才和你说了这么多,叔叔希望,你会更懂事。”
如果不是没办法,杨承郎又哪里愿意让一个才四岁的孩子承担这么多的现实?
可是,他和周琳琅去了京城,阿杨一个人在村子里,很多事情,他就必须明白。
“日后要是有人到村子里来问杨家的事情,你就说你不太清楚,你还没有出生你爹就没了,娘改嫁,你从小和叔叔相依为命长大,你不知道爷爷奶奶姓甚名谁,更不知道杨家祖上在哪,只听过叔叔说,杨家很穷,很苦,因为北方战乱,杨家来了周家村,爷爷奶奶在周家村落脚没多久就就生病走了,留下叔叔一个人靠打猎为生。要是有人问起你杨正则,长胜大将军这类的,你一律装作不知道,没听说过,也不要向任何人提起你的几位堂叔,记得了吗?”
阿杨这才收住眼泪,看杨承郎从未有过的严肃,当下也都将他的话牢牢的记在心里。
“叔叔,我记得了。”阿杨点点头,越发不舍得的抱着杨承郎,“那你和婶婶多久会回来?你们会不会因为时间太久了就忘记阿杨了?”
“不会,到了京城,我和你婶婶会时常给你写信,给你寄好吃的好玩的回来,你婶婶那么疼你,你说她会不会忘记你?”杨承郎用满是厚茧的手帮阿杨擦去眼角的眼泪,“或许要不了多久我和你婶婶就能回来了,或许,要等好几年。阿杨,还有一些事你记得,在你床下的一个木匣子里有十几贯钱,你要用钱,都在这里拿,要是和康康爷爷奶奶爹娘他们去镇上,想买什么,就尽管买,还有些大钱藏在叔叔和婶婶房间的衣柜底下,你把衣柜搬开,衣柜脚的木板可以撬开,里面有个木盒子,里面藏着一些银子和银票以备不时之需,但是,这些只许你一个人知道,谁都不能说,知道吗?”
阿杨恩了一声,轻轻点头。
“你俞明堂叔也会经常来看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