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 部分(3 / 3)
我们那一刻的心情。“无论你去那里,无论你做什么,我都会在此为你守候……”浪漫的爱情宣言往往就是这样的朴实无华。
世纪末的音乐潮流就像是一个万花筒,天天都在变,变得让人眼花缭乱不知所措。技术上的发展、追新求异的风尚,让许多昨天刚刚产生的新风格,到今天就成了过时货。但不管听音乐的人已经变得多么喜新厌旧,对于理查德?马克思和他的“此情可待”来说,却几乎是永远不会过时的,不会被遗忘的,因为乐坛早已经留好了永恒不灭的位置给他们──不管到什么时候,经典的情歌永远都不缺为之感动的听众。
许久没有碰钢琴了,生疏了许多,一边哼歌一边摸索的把乐谱记起来,但是练习了两遍后已经很熟的弹出来了,有点沾沾自喜。
正弹到“How can we say forever”的时候,发现窗边站了几对情侣,手挽手的,也许是被这首歌的意境感染,有的人已经开始低低的吟唱,旁边的女友笑意满满。
完了后,有人喊“encore!”,于是又弹了一遍,并且特意的在结尾时擅自改了原谱,一个升调,弹了两遍“wherever you go,whatever you do,I will be right here waiting for you”,结束时候,每人都在唱,俨然一个小型演唱会。
结曲,大家相视一笑,都是熟人,我拍拍手,极其潇洒的,心情好的快上天了。
却发现文然也站在那群人中,笑眯眯的望着我,看上去似乎被这样的气氛感染了。
大大的松了一口气——脖子不用挨刀了。
人群离去,剩下我跟他,他偷笑,“你还真什么都会呀?逃课逃的满充实的!”
“唉,老实告诉你吧,我其实就会两首歌,一个是这个,另一个是洋娃娃和小熊跳舞。”
“逃课怎么跑到这儿来了?女孩子不是喜欢去逛街shopping的么?”
“因为春天到了呀!——”
“——你看现在已经吹的是春风,要善于发现美知道不?学生要劳逸结合,做老师要细心体贴,适时的组织春游踏青野餐等一系列集体活动。”不仅不理亏,找的理由还非常充分,看他还有什么话说。
------------------------------------------------------------------------------
藏不住的笑意直到眼底,如三月的春风。
“那我们去春游吧!”
“啊?”——帅哥你的接受能力也太强了吧,理论刚出台立刻付诸于行动,什么效率呀。
“去哪?”碎步小跑跟在大步流星后面。
“一个充满回忆的地方!”
“地下商场街机店?”头脑中的第一反应——
——某男无语:“你怎么尽想着这类东西啊!”
春游母校
H中——老校区。
我的初中和高一就是在这儿度过的,文然的整个中学岁月也是。我高二时,整个高中部迁徙去开发区的新校区,但是与新校区相比我对老校区的感情更加深厚。
已经3年没有来过老校区了,北院原来的风水宝楼已经被拆了,一栋20层的综合大楼取而代之,逸夫楼又重新翻新过了;南院靠体育场的一块原本寸草不生的空地被改建成温室花房,冬天还有我说不上名的花种在里面,看上去十分温馨;学校两旁道上的小商小店都关门了;不过初三小鬼已经开学了,整个校园里面安安静静的,原本初中部在南院,现在南院已经空无一人了,除了体育馆和食堂还在使用。
“唉!”我托着腮望着空下的南院教学楼感慨,“文然,干脆我们用这些教室开个英语辅导班算了,你去上课,我来收钱,赚的钱你六我四好了。”
他白了我一眼,“你能不能正经点呀!——这是我的回忆唉!”
——回母校是件挺严肃的事,这样的气氛实在不适合开玩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