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诓骗(1 / 2)
夫妻俩对望一眼,只能走一条路,那就是让那女人早点死掉,还需做的人鬼不知。
算计完,这才收拾收拾睡觉,准备回家过节时,跟老爷子商议,不过,要是实说老爷子肯定不会同意的,毕竟孙吉祥地位低,老爷子是瞧不起的,假如给孙县令做妾,老爷子定会双手赞成。
两口子一商议,决定先诓骗老爷子,打着给县令孙吉利做妾的旗号,先将谢萍接到县城,然后在机缘巧合地让孙吉利与谢萍发生点事儿,木已成舟后,老爷子只能同意。
果然说了半天,老爷子一直没有吐口说同意,谢业继知道父亲的顾虑,毕竟送自家女儿去做妾,不是什么有脸的事儿,怕被人在后面嚼舌根子,尤其是在杜家庄这里,说不定会被杜家族人看不起不说,还会讥讽蔑视。
可是,依附这么多年杜家族人,给在家带来什么实惠?四弟去帮着补充兵员,族长答应帮着想想办法,看能不能跟州府官员说上话,可是结果怎么样?还不是不了了之,所以指望别人尤其是指望杜家族人帮忙那是不可能的,自家本身没有根基,又考不上秀才举人,所以只能靠自己费尽心机地想办法攀附,否则怎么能出人头地。
老爷子还没有下决心定下,谢萍听说后,激动的难以自持,她含羞带怯地对老爷子说了句:“爹,我愿意”后,就跑回房间,“砰”地将门关上。
谢赵氏激动地笑的合不拢嘴,私下捅了捅老爷子,意思是赶紧答应,否则过这个村没有这个店咧。
老爷子做事很是慎重,反复询问两遍,这才点头同意,谢业继吓得额头直冒冷汗,多亏这段时间在孙吉祥身边历练,否则准露馅咧。
就这样,诓骗着老爷子和老太太,带着谢萍去了县城,对外说就是看灯会,只是没有想到,谢翠凤死乞白赖地要跟着去。
中秋过后,庄子里的人又都忙碌起来,不仅抢收玉米,接着还要将冬小麦种上。
杜三叔终于在镇上中人那里找到连成片的土地,只是土地不属于杜家庄,而是属于两担子镇管辖,不过,路途也不算远,种地啥的还算是方便。
谢翠花跟着娘亲去看了这片土地,说是中等田,但是土质表面上看着还算不错,用中人的话说,大半也算是上等田,要不是卖家急于换成银子,也不会这般低价出售。
谢何氏也觉得还算合适,跟杜三婶与杜七奶奶商议后,最终下决心,将这片田地买下,交到杜三叔手里,让他帮着管理耕种。
家里现在有了这些土地,也算是小有资产,谢翠花身上压力减轻些,由于年龄太小,许多事情不好出面张罗,挣钱的事儿一直得不到发挥,这让她有股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落差。
收完玉米,就开始耕种冬小麦,杜奶奶与二婶子她们没有这些农活忙活,就开始准备冬衣以及储存冬季蔬菜。
秋豆角或是落架的豆角,都用来做成豆角干,茄子黄瓜也都切成条,晾晒后,做成干菜。
另外,各种咸菜也开始做了,有用盐腌制的,有用酱腌制的,当然,最主要的还是做大酱。
由于是北方,冬季蔬菜本就很少,大酱就成为每家每户最重要的调味品或是菜肴,尤其是穷苦人家,有可能一冬都会就着大酱吃饭。
大酱材料简单,只需黄豆、盐和水,做法也很简单,就是煮熟后将豆子捣烂,然后做成酱块晾晒,别怕酱块上长毛,长毛才好,才能发酵将大酱腌制成功。
下大酱是有日期的,到了那几日,家家都开始下大酱,就是将长着毛的酱块掰成小块放入酱缸中,加入水和盐,在用纱布将酱缸蒙住,让酱进一步发酵。
最后,就是每天都要用酱耙子搅拌,直到酱发酵好能吃为止。
这天,田家大嫂又是满脸兴奋地跑来,见到谢何氏正在上课,就忍不住拉着杜七奶奶及杜奶奶开始吐沫横飞的转播,原来,谢萍的婚事定下咧,说是嫁给孙县令的长兄,只是这个嫁不是做正妻,而是去给人家做贵妾的。
两个老太太听到这个消息都一愣,虽然都是穷苦出身,但是让孩子给人家做妾,那也是很不光彩的事儿,即便是贵妾,也是妾,不仅嫁衣不能为大红色,还要给正妻奉茶施礼。
谢家也不算太穷苦,怎么让自家的姑娘去受那委屈咧?
这边不明白,谢赵氏也迷糊咧,原来不是说好要跟着孙县令身边的吗?怎么突然变成县令的哥哥咧?
这可是天壤之别好不?同样姓孙,同样是做妾,可是妾和妾的地位是不同的,给孙吉利做妾,那是给官老爷做妾,给孙吉祥做妾,可就是给小商贩做妾,虽然现在小商贩地位已经不能同日而语,但再怎么厉害,也要依附孙吉利这个兄弟,自家清清白白的大姑娘,给人做妾本就委屈吃亏,要是攀不上个官身,做妾岂不是太不值咧?
即便是贵妾,那也要给小商贩之妻行跪拜礼的。
谢赵氏越想越觉得憋气,看到谢萍那憔悴的脸,更是心疼无比,于是忍不住哭嚎起来,为女儿意外失身,为木已成舟不能改变的事实,真正悲戚地大哭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