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故人再逢(1 / 2)
夏成墨自妖族出来后,先是回返天陷城寻找白云舒。
白云舒知道了兄长将要结契的消息,决定去妖族送行,于是与夏成墨分别。
夏成墨回返紫云观,亲眼得见师尊飞升,后闭关数十载,再历人间,已物是人非。又继续四处游历,走走停停,看许多当年的风景已变,旧识离散,恍若前生。夏成墨收了心,刻苦修行,积攒功德,不再游戏人间,只每隔几年与回到出云山继续修行的白云舒聚上一聚。
时光荏苒,不觉已过两百年。
夏成墨修行神速,隐隐已有仙人之相。
又是五月艳阳天,夏成墨受观主师兄所托,往白云观送了一封论道请帖。回返时与洛阳近在咫尺,索性再游洛阳。
两百年过去,人间更是繁华,入眼许多新奇的东西,夏成墨都叫不出名字。缓步走在似曾相识的街道上,忽然听到前方传来欢乐的锣鼓声,夏成墨跟着人流往旁边让了让,见一队节日盛装的人们走了过来。
前头几名敲锣打鼓的汉子开路,跟着几双挎着花篮的少男少女。再后面一顶布撵,上头坐了个俏丽打扮的“活神仙”,布撵两侧童男童女在分撒铜钱。
夏成墨思绪忽远,觉得这场景依稀见过。直到铜钱撒在身上又滑落下去,旁边一位老婆婆拾起铜钱道:“道长是第一次来洛阳吧?可巧了赶上长生节庆典,收下长生娘娘的铜钱,一年都会顺顺利利,平平安安。”说着将一枚铜钱递过来。
夏成墨接下铜钱,注意到上面的花纹也是新的样式,向老婆婆道:“谢谢老人家,您这一年也会万事顺遂,身体康健。”
老婆婆笑呵呵道:“谢谢道长的吉言。赶上这太平盛世,大家都好好的。”
夏成墨点头:“此世海晏河清,当时和岁丰。”说着又回赠一枚符果,“这道平安符送给老人家,愿您家宅和宁。”同时结了他人看不到的法印,顺着符果放入老婆婆掌心。
老婆婆乐呵呵接过,又道了声谢。她只道是寻常的吉祥话,却不知能得夏成墨谶言,为己身家国添了多少福气。
从遇见长生娘娘的街道出来,夏成墨再信步而行。到得城中小河边,看两侧垂柳依依,又顺着河流走了一段。直到看到一处小楼,夏成墨停下脚步。
楼阁只有两层高,上书“兰庭”,似乎是个酒楼。前头一片空地,有小贩摆了摊子,倒也热闹。夏成墨看着小楼,觉得它原本好像不是如此,却又想不起到底该是什么样子,一时有些疑惑。
正打算离开,看到另一人也如自己一般在驻足观望。觉得有些眼熟,夏成墨走上前去,那人也转过身来,看见夏成墨行了个道家礼道:“夏道友,又见面了。”
夏成墨看这人的确面善,却又想不起究竟是谁,迟疑着,对方又行了个书生礼道:“小生陈元,两百年前的牡丹花会上曾受过阁下恩惠。那时恩人身边还有一位姑娘,不知如今她可还在?”
听到这段故事,夏成墨脑中的记忆如浪翻起,滚滚而来。
那年的长生节庆典,洛阳头花会,与大哥一同游历过的地方,都从记忆深处浮起,仿佛还在昨日。
陈元已不是从前那个文弱书生,如今一身靛色丹青长袍,背负画卷,也有了几分方外之人的模样。
夏成墨道:“他……应当过得挺好。”夏成墨无法确定地答着。地上一年,天上一天,两百年没有大哥消息,不知他过得可好,可有想起过自己。
陈元笑了笑道:“当年承了两位恩情,我一直铭记在心。若有机会报还,还请夏兄不吝开口。”
夏成墨也笑了下道:“当年我就说过,并不图你报答。看你如今也是不错,是也走上了修道一途?”
陈元道:“是。既然偶遇,夏兄可愿与我叙叙旧?正好面前就是酒楼。”
夏成墨道:“也好。”
两人往兰庭上坐了,要一壶清酒,陈元略说了自己这些年的际遇:“那日与师尊惟化真人相识,之后我还是拜入了师尊门下。”
当年陈元与宋家小姐数面之缘,以为小姐怜惜己家境、惜己才华,有相许之意,爱慕小姐,所以前往参加比武招亲。因为画符象物之能惹出了麒麟,幸得散仙惟化出现,才化解了危机。
后惟化有意收陈元为弟子,陈元拒绝,仍想着高中之后报答小姐一番情意。
小姐成亲之前,陈元好不容易求得机会给小姐递了书信,才知所谓才子佳人不过一场误会。
宋家小姐确实怜惜陈元才华,但并无相许之意,小姐中意的本就是青梅竹马的江晚天。小姐因为江晚天才会去到书院,碰巧见到了陈元,便顺便为他求了些关照。
陈元终于明白,原来梁祝非鸳鸯,马祝才是真佳偶。遭受如此打击,陈元甚是伤怀,但还是打算赶考,希望求得功名,不负小姐惜才。
惟化听了陈元的打算,问他:“你想做官,是为了光耀门楣还是福及苍生?”
陈元凛然道:“自然是为了造福百姓。小生虽无国士之能,但有为黎民之心,加上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