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待嫁七(1 / 2)
“玉露。”魏冬玲轻轻唤了声,那侍女将桌上的茶具轻轻挪开,将盒子放置在桌上,打开来。
是套白瓷茶具,坯质致密透明,上釉,音清而韵长,虽没有斑斓的花纹和艳丽的色彩,但在朴实无华中,展示给人们的是哪自然天成的美。
魏冬玲始终没什么表情的脸上划过一丝喜悦被李梓瑶捕捉到,她也情不自禁露出笑意。
“茶具中我最爱白瓷,只为它配各种茶叶都不失茶韵。”她伸出手指来在茶壶上细细描摹,看的出是真的喜爱。
“我这里还有一些别的造型的,绘些山川河流,飞禽走兽,人物故事或点缀着名人书法的也有趣的很。”魏冬玲看着壶身说道。
“我对这些没有研究,这个也不能和那些相比。”
魏冬玲摇摇头,“你有这番心意就足以让它珍贵了,玉露,这个可要好好收着。”
碧螺是魏冬玲的另一个侍女,这会儿带着小厮过来,将魏冬玲需要的东西都搬了过来放置好。
李梓瑶却是第一见识美人煮茶了,她特意着了件窄袖白绸细粼纹短衫,在淡淡的白雾气之中轻摇美人扇,闲适恬淡,仿佛隐居的山人,着一袭锦袍在山水间悠然自得,又如九天降临的仙子,超凡脱俗,不为世俗所扰。
看着这样的魏冬玲,实在无法与原书中的联系起来。
书中魏冬玲嫁给了许小侯爷,那小侯爷跟齐灏却是生死之交,因齐灏结识了甄夕络,真是瞎了眼,放着自家的娇妻不稀罕竟看上了甄夕络那个重生的,魏冬玲的戏份不多,只知其育有一子一女,不知以她这性子,过得好坏与否,也许她跟自己不同,并不稀罕什么夫妻和睦的,毕竟看她的心境也知不是一般人能比的。
一壶茶,一副琴。
那是她的人生。
“好羡慕姐姐,仿佛没什么烦心事儿似的,茶若能解愁,我可要好好跟姐姐学学。”
魏冬玲倒了两杯,一壶茶也只能三杯而尽。
“你是品不得茶的。”魏冬玲搁下白瓷壶轻轻说道,平平淡淡,并无针对之意,却让李梓瑶笑意僵在脸上。
“茶如人生,第一道苦涩,第二道醇香,第三道平淡,三味一生。一片茶叶细小纤弱却妙不可言,无喧嚣之情,无激昂之态,一盏浅注,请气馥郁,其中苦涩甘甜,回味无穷,多一片则过,少一片则淡却不是人人皆可品知,唯宁静才能细品人生。你心有执念,便不能平静,又怎能体会一丝之苦,一丝之甘?”
魏冬玲说罢轻轻吹了茶,浅浅一抿。
李梓瑶勉强一笑:“为何说我有执念?”
“藏在眼底的,静下心来便可看到。”
捂胸,这都能看出来,不知道自己在齐灏面前装了两次有没有被他识破,他一个男的,应该不会这么心细。
对茶道起了莫名的兴趣,或许要把床头的话本子换成与茶有关的书籍了。
*****
时间一晃而过,夜里的月亮一天比一天圆,便到了中秋。
一大早去了祖母房里请安,来的不算早,屋里已经不少人了,大伯娘家的一个,二伯娘家三个,着朱红连纱纹皱纱衣的是李梓筱端坐于祖母,正拿着帕子捂嘴笑。
“呦,三姐姐是遇着什么开心事儿,与妹妹说来听听。”李梓筱族排序老三,大姐二姐都已出嫁,这样的日子便在夫家过了。
“几个姐妹里属你来的迟,还要祖母等你不成,该罚。”到是四姐姐李梓玉开了口,一张嘴的玩笑话。
“好啊,你倒是说说罚我什么。”李梓瑶也没当回事儿,径自走到祖母哪里去。
李梓玉眼珠一转,“今个儿是中秋,就罚你作首与中秋有关的诗吧。”
呵呵,不作。
李梓瑶不再搭理她,祖母已经伸出了手,她赶忙握上去,迎面对上张慈祥的脸,甜甜的唤了声:“祖母!”。
祖母看着她笑,抚上她的额角,说道:“咱们小五对这些酸东西向来不来劲儿,你还要她作诗为难她,不是扫兴嘛。”
这家里就她是个会来事儿的。
祖母在屋里放了糖果和点心,剩下两个要小些,不过十二、三罢了,一瘦一胖,胖的却是真胖,也偏高一点,是李梓茹,大伯母家的。瘦点的李梓馨,二伯母家的,其他人到没怎么动那些个零嘴,就李梓茹没停过。
闲聊几句,即来了大伯母家,定是要去问候的,几个姑娘结伴儿去了,今日忙,没在大伯母那里久留。
前台搭起了戏台子,场台后面是个小室,几个大黑箱子整齐的罗列着,戏班子的人忙来忙去。
这戏安排在了午休之后,天正阴凉,李梓瑶觉得无趣,呆不住,随处走走,穿过游廊,绕过小沟渠,听叮铃铃的水声作响,数一节节石砖的数量,前方有一凉亭,便又想起魏冬玲来,想起紫纱内她清冷的目光,平淡的神情,那是上大学时她便一直渴望成为的样子,只是时光打磨了一切,又修饰了一切,那个渴望终究沉默在物欲横流之下,失了声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