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和本章这里说一下,我的这篇小说是重生复仇+种田。 (16)(4 / 11)
此事告知胡喜梅时,胡喜梅还连声道奇,并说:“晚霞从未说过自己还有这么个太姑母。这两家人真奇怪,老二家一心攀高枝,老大家对此只字不提。我们村里人只知道,晚霞爷爷似乎也是大族里出来的子弟,却不知道,原来他在京城还有个堂姐,竟还是礼部侍郎的嫡母。”
幸好那时,胡喜梅已和罗家一个女仆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原来罗家有个上灶的女仆,生得粗手大脚,也不会说好话哄人开心,罗家每日里只安排些粗活累活给她干。有一日,她发了烧,正病着,仍是被打发出去砍柴,不然没柴烧饭。
胡喜梅瞧见她一脸病容,还要去砍柴,便寻机和她说上了话,悄悄塞给她一些容易克化的吃食和几包药。那女仆对胡喜梅感恩戴德,只是胡喜梅尚未来得及从她口中套问消息。
杨鹤听了妹妹的话,正奇怪她为何要找胡喜梅来,忽闻得门外娇声婉转:“雁回,我已到了。”
兄妹俩忙循着声音望过去,胡喜梅人已进了街门,从影壁后袅袅婷婷转了出来。
杨雁回忙上前拉了她,往堂屋里走来,问道:“只你自己来了么?”
胡喜梅面颊微红,道:“双喜哥送我来的,他人在外头骡车里,就不进来了,我同你说完了话,马上就走呢。”
杨雁回心知她必是知道了些什么,所以才赶着来送信的,方才心中的担忧更是去了几分——知己知彼,她们还能对付不了罗家?因而她竟还有心思作弄胡喜梅一把,便笑道:“喜梅姐姐脸红什么?我又不是没见过你的双喜哥!”
“死丫头。”胡喜梅忍不住掐了她腰肢一把。杨雁回想笑又不敢笑,怕这时候与人嬉笑惹得爹娘更是不快,生生忍住了。低声讨饶道:“好姐姐,我再不敢了,你都知道了些什么,快来和我们说说。”
杨雁回将胡喜梅带至堂屋,胡喜梅向杨崎夫妻二人见了礼,这才道:“杨叔、婶子,我看到罗家人扭着杨鸿往青梅村来了,便寻机去向她家的仆妇打探了些消息。”
闵氏忙将她让至自己卧房里,拉她坐了,胡喜梅这才将自己探听来的消息,一一告知。
作者有话要说: 昨天事情多,很忙,拖到凌晨才更,章节还短。作者去睡了,睡醒了继续码字,白天会更,新章会长一些。这件事会进行的比较快,这件事完了之后,女主的成长脚步就会迅速多了。
☆、起变故恶人强入局
原来,那罗朝霞虽在外头颇为嚣张跋扈,实则在家中也是个不受宠的。罗二郎夫妻两个,单单只将儿子捧在手心里疼,对女儿虽不曾苛待,却也没给过几分好脸色。
因罗家生药铺子的生意越来越差,罗家便一心想要攀上秦家,只想着秦家人口众多,若上上下下的人都用罗家铺子里的生药,也能多好些进项。便是秦家不用他们的东西,有了秦家这个靠山,他们在京中立住脚跟便也不那么难了。实在不行,日子过不下去了,还能去打打秋风。
谁知这门亲戚实在难攀,寿宴上,罗氏对他们淡淡的,寿宴后,罗氏委婉表示了不喜欢这户人家的意思。
罗家人自然不愿轻易放弃这门亲戚,依旧变着法的想搭上关系,只恨后来秦家的门一日比一日难进。苏姨娘眼见这家人不招老太太喜欢,自然也没啥客气的,指头缝里绝不会露出一文钱去。
罗家这次是寻思着,杨家是小康之家,女儿嫁过去了,至少不会受穷。且因杨家人时常去秦府走动,罗朝霞自然也能跟着同去。一来二去的,这门亲戚自然就会从有名无实,变得有名有实。
至于婆家会不会对女儿好,他们已经顾不上了。他们只要借着这层关系,免了儿子受穷即可。何况若这亲戚走动得多了,女儿有秦老太太这么个靠山在,想来杨家人也不敢怠慢的。
闵氏听完这些,一时也顾不得深想,不由连声又骂罗家人混账。
杨雁回却是沉吟不语。
杨鹤觉得有些不对劲。这要是哪个佃户的女儿这样算计杨鸿,他还觉得顺理成章些。可是罗家没必要呀。他们家有房子有地有银子,京里还有产业。便是铺子生意不好,还能转手给别人,好歹也能再换些银子。罗家既有这等手段,便是算计不到京中高门大户的子弟,还不能去算计一把镇上那些比杨家更有头有脸的人家?如此一来,也未见得就比巴上秦家老太太这么一个太姑母差。毕竟秦老太太若不想要绣品了,随时可以断了和杨家的来往。
杨鹤想不通,便只好去看大哥。杨鸿也在低头想事情。
杨崎只是道:“这种人家的姑娘,我们决不能娶进门。”
胡喜梅说完了事情,因急着回去,好言好语安慰了杨家人几句后,便告辞离去。
杨鸿忽开口问道:“胡姑娘,跟罗家奴仆套消息的主意,是谁给你出的?”
杨雁回心说,大哥怎么这样,一口便咬定是有人在背后给胡喜梅出的主意……
胡喜梅只好去看杨雁回,杨雁回自然也是敢作敢当,大大方方道:“我。”
胡喜梅便笑:“我觉得这主意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