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合纵回光 (3)(8 / 11)
水道东连泗水,成为吞吐两大河流的巨泽,时称中原三大泽之首。直到唐朝枯涸之时,大野泽尚有南北三百里水面,可想其全盛之势。《书·禹贡》有云:“大野既潴。”《周礼·职方·兖州》云:“其泽薮曰大野。”《左传》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记载:“西狩于大野。”如此等等,足见大野泽声名之显赫!
大野泽周边无著名高山,丘陵连绵林木茂密,看似平平无奇,实则却是河谷险道纵横交错,寻常人难以窥其奥秘。当年孙膑两胜庞涓的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都是在这片山地打得伏击战。信陵君回到大梁接受上将军印后的第一件事,便是派出精干斥候与于秦国有商事往来的老商,同时在咸阳与秦军营地细致探察,月余之后汇总的情势是:秦军东出攻齐,其路径是从大野泽的东北岸官道越过大野泽,前出于大野泽以东的卢县山塬驻扎 ;蒙骜的谋划是:先行攻克齐国济北的二十余城,再南下攻克已经分别被齐国、楚国灭掉的薛国鲁国,一举震慑齐楚两大国;蒙氏本齐人,不愿齐国化为焦土废墟,故而欲先大展军力,而后迫降齐国;故此,蒙骜大军东进,没有象攻掠三晋那般电闪雷鸣地猛烈突袭,而是先向济北从容张兵,目下已经出动一军攻克五城,蒙骜率主力大军陈兵薛郡(故薛国)边境,尚未对薛鲁开战。 因地利之便,信陵君率领的魏军最先抵达大野秘密营地。
营寨扎定,信陵君立即下令:除修葺军械兵器与接应各路兵马之外,其余将士立即为未到的各国大军开辟营地、准备冷炊。魏军将士大感诧异,历来合纵联军都是各军自理粮草辎重,营地起炊之类的军务更是各军本分,不相互倾轧已经是万幸了,几曾有过先到之军为后者开营备炊之事?诧异归诧异,基于对信陵君的信服,魏军将士还是立即忙碌了起来。
信陵君对联军作战有着深深的忧虑。也就是说,此次能否战胜秦军,他是心中无底的。忧不在战,忧在将士之心。大约谁都没有信陵君看得明白,如今山东六国的糜烂衰颓已经是无以复加了,君臣倾轧军政掣肘已成积重难返之恶习,大军虽发,安知没有诸般无法预料的后患?纵是各军齐到,有没有决战决胜之心,实在也未可知。反复思忖,信陵君定下了三个基点:一是此战不能持久,久则联军内部必生事端;二是必当有同心死战之志,否则各军相互自保,必然败军;三是此战必须以奇谋用兵,非奇不足以速决。三点之中,以同心死战最为要紧,无此根基,任你奇谋百出也是付之东流。
五六日之后,各军先后抵达大野山地。
峡谷密林之中,信陵君在简陋的联军莫府第一次聚将会商军情。
中军司马首先宣读了联军会兵概要:赵国精骑五万步军两万,主帅平原君;楚国步骑十万,主帅春申君;魏国攻弩武卒(步军)六万,铁骑三万,主帅信陵君;韩国步骑八万,主帅老将韩朋;燕国轻骑六万,主帅将渠;齐国步骑六万,主帅陈逯;总计六国兵力四十六万,将军五十三员。
“噢呀,秦军二十六万,我方胜出多了!”春申君长吁一声。
平原君连连摇头:“不好比也!联军哪次不超秦军兵力十几二十万?”
“敢请信陵君先说个打法出来,老夫憋闷!”老将韩朋耐不住了。
“对也!这秘密进军折腾死人,赶紧说如何打法!”齐将陈逯立即呼应。
“春申君、平原君,诸位将军,”信陵君沉稳从容地从那张名为帅案实则只是一张支架着的大木板前站起,“其所以要各军秘密进发,在于联军只有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方能制胜也!数十年前,山东六国气势正盛,各国尽有精锐之师,尚不能合纵胜秦,况今日国力凋敝之时?我方实力大减,秦国方兴未艾,犹须慎之又慎,缜密战事也!就实而论,此战非往昔合纵可比。往昔可一败,可再败,各国根基尚能支撑。今日之战,却大是不同。六国存亡,全在此战!此战若胜,六国尚有重新崛起之机遇。此战若败,则六国军力崩溃,亡国之期指日可待!惟其如此,堪称六国背水之战也!诸位但凭心而论,此战若败,何国当得秦军兵锋?其时便是不谋而合纵,兵力何在?军辎何在?结局只能是土崩瓦解天下归秦,岂有他哉!”帐中一时肃然,信陵君粗重地喘息了一声,“无忌先出危言,不在耸人听闻,而在醒动诸位:此战惟做死战图存之心,方能精诚一心缜密谋划战而胜之!”
“死战图存!精诚一心!”大将们轰然吼了一声。
“噢呀——”春申君长长一声喟叹,“如此景象,老夫恍若梦中了!”
平原君一眶热泪:“同仇敌忾,六国多年不见也!”
“信陵君已经说得透底,谁若畏敌惜命,当下回去了!”春申君拍案而起,“楚国动议合纵,老夫先发个誓愿:此战不胜,老夫自裁谢国!”
“赵胜亦同!”
“魏无忌亦同!”
当三双大手紧紧叠握三颗白发苍苍的头颅聚在一起时,大将们悚然动容了,不约而同地慷慨高呼:“不胜秦军,自裁谢国!”
“但有此心!我军必胜!”信陵君奋然一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