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滔滔江汉 (3)(3 / 8)
野臣,楚国的新派人物几乎已经销声匿迹了。在新都的大臣不是昭雎一党,便是受昭雎一党挟制,但遇大事,倒是出奇地众口一词。然则这次却有了例外,竟是人各有说,且对策也是千奇百怪!
“秦军烧我王陵,人神共愤天下汹汹!秦国必是慑于天下公议,来向我王谢罪修好。我王当严词谴责,许秦国赔偿十万金重修彝陵!”大司马昭常第一个做出了评判。
“秦国若不重修彝陵,我便出兵夺回郢都!”已经重新做了上将军的子兰出语惊人。
“差矣差矣。”上柱国景翠虽是将军,却有着一副文人气度,悠然笑着,“秦军夺我四十余城,设得一郡。然此地皆在水乡,秦人本西陲蛮夷北人,惯于放牧骑乘,却不服南国水土湿热,定是无法长驻,成了炭团在手。秦使南来,诸位说他要做甚?”说得口滑,景翠竟学了秦人一句土语,殿堂中竟是轰然大笑。
“上柱国有理!我看是秦人要还我土地,索我钱财了!”一个大臣立即响应。
“不对了!秦军要撤,怕我追歼,便来求和了!”一个将军昂昂高声分外气壮。
“诸位所说,失之偏颇也。”太史令郑詹尹摇摇雪白的头颅,“秦人蛮勇虎狼,岂能吐出果腹之肉也?我王迁寿郢,上应天象,秦国岂能不知?秦使此来,畏惧天道休战求和而已。我王可顺势应之,而后相机夺回失地,再北上伐秦。此乃长策远图,万勿逞一时之快,与秦使纠缠于一城一地之得失也。”
一言落点,竟是举殿肃然,朝臣们都被这个能窥透天机的老人的沉稳深远折服了。
“太史令老成谋国,赏百金了!”楚怀王大是振奋,敲着王案骤然高声,“至于应对,本王自有成算,相机处置了!”
只有权势最大的老昭雎却是始终沉默,只是笑着听着,一句话也没说。
三日之后,秦国特使果然到了。楚怀王已经缓过了劲儿来,也不与昭雎商议,径下诏书令朝臣大会王宫正殿以震慑秦使。次日清晨,楚怀王破例在寅时离榻,一番梳洗着装,又饮下了新王后捧来的一盏五石上药羹,便在卯时点上由四名侍女簇拥着到了正殿。这“五石上药”是往昔郑袖以万金巨价请来一个齐国老方士专门炼制的一种丹药。楚怀王还记得那个老方士的解说:“《神农经》曰:上药养命。何谓上药?五石之练形,六芝之延年也。五石者,丹砂、雄黄、白礬、曾青、慈石也。六芝者,灵芝、石芝、木芝、草芝、肉芝、菌芝也。五石六芝合,命之所以延,性之所以利,病之所以止也!”从那以后,楚怀王便是每晚一粒五石丹研磨成粉末再煎成药羹服下,只要此药下喉,他便雄风大振郑袖便要咯咯笑着俯首称臣。今日事大,他便破例在早晨用了,一路走来便觉通身燥热额头冒汗劲力贲张,心情竟是特别轻松。
“秦使晋见——”内侍一声高宣,幽暗的大殿中顿时肃然无声。
一个黑衣高冠的中年人大步走进,便是一躬:“秦王特使、泾阳君嬴显参见楚王。”
“泾阳君千里入楚,却是何干了?”楚怀王矜持地拉长了声调。
“外臣启禀楚王,”嬴显不卑不亢地一拱手,“秦楚相邻,多有战端,我王欲请楚王会盟,两国议和罢兵,请楚王以天下为重,熄灭战火。”
楚怀王一阵惊喜——天机当真玄妙,刚迁寿郢,便有国运转机。虽则如是想,楚怀王却是冷冷一笑:“秦国夺我江汉,毁我彝陵,却是如何了解了?”
“楚王若能议和罢兵,秦国愿退出江汉。”
“且慢!”上将军子兰从座案霍然站起戟指嬴显,“退出江汉?特使好轻松!烧我先王陵寝,却是如何处置?”
“上将军以为当如何处置?”嬴显的黑脸便沉了下来。
“赔金两万、军粮百万斛、秦王到彝陵祭拜谢罪!”
赢显便是嘿嘿一笑:“六十万大军守不住一陵,竟来要战胜国赔金谢罪,当真岂有此理?本特使只一句话:要和便和,不和秦军便不退!楚王自己斟酌便了。告辞!”大袖一甩,便要下殿而去。
“且慢了。”这次却是楚怀王笑着招手,“特使先说说,便是议和,如何议法了?”
“楚王北上,秦王南下,武关外三十里会盟议和。”嬴显回头两句,径自去了。
“竖子猖狂!”子兰一声吼叫,“待我先去手刃此贼,再说议和!”
“岂有此理?”楚怀王第一次发怒了,“啪!”地拍案而起,“国运在天!岂能孩童一般制气了?都归本座,给本王好生揣摩,能否北上议和了?”
上柱国景翠高声道:“此等大事,该当请老令尹入朝议决才是。”
“老令尹年高多病,告休几日了。”楚怀王此刻很不高兴有人提起昭雎,毕竟,这个老权臣的权力是太大了,目下王室又在他地盘上,若不趁着上天护佑之机振兴王权,楚国王室当真便要就此沦落了。这个素来优柔寡断的老国王第一次有了主见,“诸位但说便了,我自会与老令尹商议了。”
“老臣拙见,”太史令郑詹尹抖着雪白的头颅说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