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雨雪霏霏 (1)(5 / 12)
器了?即或如此,铁料哪里来的?莫不是楚国偷运铁料过来,在这里制造民乱?果真如此,我可要立即回栎阳!
正在思绪紧张纷乱之际,却见场中铁工将红光未敛的兵器塞进水瓮,顿时腾起大团大团的热气。片刻之间,兵器从水瓮抽出,略经锻打,便交给旁边的铁工开刃。开刃后又立即交给下手的七八个老人在大石上磨起来。一顿饭工夫,一排明光闪耀的长剑便摆在了炉前的大石板上!
嬴驷不禁大为吃惊,便想偷偷离开这个山村。正在这时,却听到黑九的高声大嗓,“县工为黑林沟立功,多谢了!”县工?如何还有官府工匠?嬴驷更是惊疑,便想看个水落石出。这时只见场中一个黑衣人拱手道:“黑林沟大义铸剑,缴五十石余粮换来铁料,又请县府督造,守法助国,乃有功义举。本工师当禀明县令,为黑林沟父老请功!”
一个白发老人高声道:“咱是为自家兵娃子有个趁手家伙,多杀几个魏狗,立功挣爵儿!又不是咱上阵,冒个甚功?”
全场轰笑,一片乱喊:“对!兵娃子们立功就行!”“咱土疙瘩要功做啥?鸟!”
黑九高喊:“兵娃子们,好好跟姑娘道个别,明早上路。散了!”
“噢——!散了——!”一片喊声中,青年男女们便三三两两的隐没到树林里去了,场中只剩下老人家长收拾场子,招呼工匠们吃喝。嬴驷一阵轻松,连忙爬下土丘,回到黑九院中倒头便睡。朦胧中只听黑九夫妇的屋中一直在说话,夹杂着隐隐的哭声笑声,直到东方发白。
清晨起来,黑九夫妇已经做好了一顿丰盛的饭菜。嬴驷明白,那是专门为儿子饯行的。黑嫂眼睛红红的,却又兴奋的忙进忙出,全然不象悲伤的样子。黑九从房中唤出儿子向先生行礼。嬴驷连忙扶住,向青年深深一躬,“兄台为国赴难,请受秦庶一拜。”
黑嫂笑道:“哟,这是咋个讲究?小先生应唤他侄儿才对呢。”
嬴驷道:“兄台比我年长,自当尊重。请大姐许我,各叫各的吧。”
黑九哈哈大笑,“也好,就各叫各的。你俩也做个朋友,山不转水转呢。”
青年拱手道:“我叫黑茅竹,大字不识一个,高攀先生了呢。”
嬴驷笑道:“兄台从军,不妨去掉那个‘竹’字,就叫黑茅,好听好记。”
黑九夫妇一齐笑道:“好好好,就叫黑茅!读书士子,就是不一样呢。”
“谢过先生。”英武憨厚的黑茅乐得嘿嘿直笑。
“好了好了,咥饭!”黑嫂指着院中长大的青石板桌,“小先生,上座。”
嬴驷坚决推辞,将黑茅推到了上座。桌上摆了满满六个大陶盆,一盆炖山猪肉,一盆方方正正的酱猪肉,一盆青葵,一盆山菜,一盆萝卜炖羊腿,一盆清煮整鸡。黑嫂又提来一坛米酒,给各人斟满陶碗,自己才坐在黑九身边。
黑九端起了大陶碗,“来,为这小子立功挣爵儿,干了!”
四人大碗相碰,一气干下。黑嫂放下陶碗,却眼睛红红的背过身去。
黑九大笑,“哭个鸟!黑茅立了军功,就是黑家的香火旺。还怕没人葬埋咱这把老骨头?真是妇人见识。”
嬴驷心中一动,“敢问村正,黑茅可是独子?”
黑九高声大气道:“本来不是。夏忙时老二给官府纳粮,黑天山路,滚沟了。”
“村正,不是说新法征兵,不取独子么?”嬴驷惊讶了。
“那是。”黑九慷慨高声,“国府体恤庶民,咱庶民也得体恤国府,是不?没变法那些年,黑林沟一窝子隶农贱民,整天饿得娘的前心贴后背,一大半都逃到楚国去了。就有十个八个儿子,又能咋个样?还不是饿死冻死挣死?变法了,日子好了,逃到楚国的人都回来了,谁不说黑林沟翻了个儿?”黑九长长一叹,“人,得有良心哪。没人当兵,这土地,这庄园,这好日子,能守得住么?满村的老头子都要当兵,咱个独子,就舍不得么?”
“可是,县府能让他去么?”嬴驷不安的问。
“老二的事,谁都不知道。我对村里说,老二是出山帮亲戚去了。哎,先生,你可不能露底呵。”黑九神秘的笑着叮嘱。
嬴驷默默点头,心里竟是一阵莫名的悸动。
黑嫂却抹抹眼泪笑道:“别说了,黑茅去,我也没拦挡嘛。黑茅,儿虽是独子,阵前可不兴贪生怕死……”一句话没说完,黑嫂已经泣不成声。
黑茅霍然站起,爬到地上咚咚咚给父母叩了几个响头,粗声大嗓道:“爹,娘,你等放心!儿不立功,誓不还家!”
黑九大笑,“好儿子!有志气!走,该送你们上路了。”
嬴驷陪着黑嫂一起来到山口小道时,太阳已经升上了半山。只听一阵辚辚车声,三辆兵车从山外驶来。黑嫂笑道:“那是县府派来接兵的。你看,他们出村了。”只听一阵悠长的牛角号声,大群村民簇拥着十二名青年出了村口,当先一幅红布,大书“黑林沟义勇新兵”。青年们后面,是村中小青年们抬着的十二张木案,每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