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作废(2 / 3)
便连夜绑了赵攸涵往襄山王家的避暑庄子请罪。
到第二日午后,一行三人才回府。
赵毅赵煅精神尚可,赵攸涵前胸后背却都带了些皮肉伤,眼睛也青了一只,形容着实有些狼狈。
但赵敏禾一看他脸上的傻笑,便知他与王晴的事,已经成了。
过得几天,出了孝期的宋氏,请了自己祖母,宋首相的嫡妻杜氏为中人,亲上王家为赵攸涵提亲。王家并未因先前之事气虚,按京中定亲的一般习俗,辞了两次之后,第三回方订下聘书。
至此,尘埃落定。
————————
这个夏季,订下终身大事的并非只有赵攸涵和王晴。
赵家忙碌过一阵子事之后,赵敏禾就听到了那次落水事件之后另一对当事人的境况——陆家于半月之后,也上杨府去向杨兰锦提了亲。据说礼部侍郎杨澍受宠若惊,只考虑了一天便应下了陆铭与长女的婚事。
赵攸涵王晴这里会叫京中人等对王晴暗道一声可惜;在陆铭和杨兰锦的事上,则叫不少对陆铭抱有好感的贵女暗地里扯坏了不少帕子,暗恨当日掉水里的怎么不是自己。
同样捶胸顿足的还有赵毅。
当日侄子出事,他忙碌之下并未听说陆铭这里还有另一出。到得陆崇满怀歉疚地上门时,他始知这事首尾。
赵毅原就对陆铭很是欣赏,且陆铭未与赵敏禾扯上关系,他至今还未体验过自己女儿被抢走的感觉,现下只知十分看好的女婿人选被人截了胡,登时傻了眼。
但陆崇态度诚恳,加之这桩意外确实不能怪上陆家,赵毅只得把气闷在肚子里,面上还得恭贺陆崇。
真是郁闷。
因此事,赵毅心中郁结,倒喝了好几次闷酒。
吴氏在一旁劝诫道:“老爷再家中闷一闷就算了,可不许到外头喝去。万一喝多了,将你与陆大将军私底下的约定说出去,叫外头的人晓得这事,指不定怎么编排阿禾呢,甚至还以为阿禾与陆家大郎有什么呢。”
赵毅的酒品是不怎么好,他点点头,心里更闷了。
吴氏帮丈夫抚抚背,又道:“也别告诉阿禾这事儿了,本就没影儿的事,告诉了她徒增烦扰而已。”
赵毅闷声道:“我晓得。之前就没跟阿禾说起,现下事情黄了,也用不着说了。”
他想起这些日子看他不高兴、却懂事地没有多问只尽心照顾他的女儿,自己这么好的女儿,那陆铭错过了,也是他自己没福气!
吴氏笑笑,心思又渐渐放到了韶亓箫身上。
女儿已经出孝了,跟陆家的约定也作废了,按说他该抓紧时间到女儿跟前多转几圈才对,怎得回了襄山之后再无动静了。韶亓箫又不像其他几个年长的皇子那般入了朝,他待在襄山也没甚要紧事,回京来又有何妨?
难不成,他放弃了?
吴氏心想,要真如此,倒不失为一桩好事,她自可为女儿寻到一桩好婚事。况且,先前父母相继过世,她又是守孝又是休养身体,一直寻不到合适的机会与丈夫道出韶亓箫的事,若这事也黄了,她也不用再头疼怎么告知丈夫了。
————————
韶亓箫这头,却不是不想回京,而是他一回襄山,便被承元帝禁足了。
承元帝一直都在惦记儿子的事,赵家的姑娘在守孝,他知儿子不太可能在这期间出什么进展,便放松了一些。
杨兰锦与王晴落水的事情发生在襄山,王晴又差点儿送了命,承元帝自会派人好好调查一番。
当日韶亓箫压根儿就没料到事情会如此发展,竟会到如此严重的地步,当日又急匆匆地陪着赵攸涵回了襄京城。他做的扫尾便不是很及时,承元帝的人不费吹灰之力便逮到了在船上做手脚的人。
稍一审问,那人把自己知道的一股脑儿就倒了出来。
承元帝一面派人另去调查事情始末,又一面把韶亓箫召回襄山,还要命人把这事的尾巴清理干净了,免得王家私下查到了这落水之事另有隐情。
待韶亓箫连夜回了襄山,承元帝将自己查到的甩到韶亓箫跟前。韶亓箫心知躲不过,倒是供认不讳,又将事情一五一十地道出。
承元帝这才知道原来赵毅与陆崇之间还有过那样一个约定。
他上下扫了扫自己儿子,啧了啧嘴道:“也怪不得赵毅看好陆铭当他女婿。人家少年英雄,哪儿像你,这般没出息,连礼部的差事说推就推了。”
韶亓箫真想翻个白眼给他看,说来说去,还不是想叫他入朝么。有了朝中的权势,当下是痛快了,可以后想要抽身可就难了,还不如一开始就别沾上身。
他不为所动,承元帝气笑了,甩甩手叫他闭门思过去。
韶亓箫这才急了。他好不容易搅黄了赵、陆两家的事,眼看着阿禾快出孝,可以到外面走动了,却要被禁足?
承元帝瞪着眼睛道:“王家的嫡女差一些就丧了命,你还想轻易就躲过去?”
韶亓箫急道:“父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