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2 / 4)
一二年,未必能有这样的缺,一般举人都出任地方上学官,或者县丞、主薄之类小官吏,
这几日,三房冯姨娘一直耗在主母房中,五姑娘都嫁了,接下来也该六姑娘了,杜氏看着和哥在炕上玩,冯姨娘给杜氏打扇子,道;“太太,我听说二房的四姑娘的婚事老太太包下了,可有这事?”
杜氏笑道;“老太太想给我娘家侄子保媒,我娘家兄长明年任期满,想回京任职,到时举家进京,我侄子老太太早看好了,要说给四姑娘。”
冯姨娘心想,人家都有人提携,我们是背时,没人搭理的,六姑娘傅书湄的婚事还要靠嫡母张罗,这样想着,手上的扇子摇的更加卖力,“太太,五姑娘嫁了,四姑娘也有人家了,接下来就是六姑娘,六姑娘只比五姑娘小一岁,太太看是不是该早点打算。”
又压低了声音,“可别像大房的二姑娘,过年都十七了。”
杜氏道;“提起二姑娘,你大太太犯愁,一时没个合适的,高不成低不就,就这么耽误了。”
“所以婢妾说太太早点给六姑娘相看人家,六姑娘嫁不出去,把七姑娘耽误了。”
傅书言在一边炕桌上写字,听这冯姨娘拿自己做引子,不由好笑,自己过年刚十二岁。
冯姨娘又道;“太太,六姑娘半个月没出屋,给太太赶着做了一件衣裳,说把太太这件衣裳做完,给她七妹妹做一身中衣,自己做的睡觉穿着舒服。”
傅书言听见,微笑朝傅书湄道;“我先谢过六姐姐。”
傅书湄只得应下,道;“回头我量量妹妹的身量。”给七妹妹做衣裳,这是她姨娘顺口说的,她倒是没想到这一层,讨好了七妹妹,嫡母自然高兴。
冯姨娘朝身后六姑娘傅书湄递了个眼色,傅书湄上前,把一件亮缎褙子放到杜氏跟前,娇柔声音道:“母亲,这是女儿给母亲做的衣裳,母亲看穿着合不合身。”
杜氏提起衣裳,看着很喜欢,“湄丫头手巧,府里的姑娘们的针线活,没有比过湄丫头的,还是湄丫头孝顺我,可比七丫头强。”
傅书言停住笔,抬头朝母亲看了一眼,撇撇嘴,她母亲心慈面软,扛不住小妾母女忽悠。
果然,杜氏道;“下个月三姑娘的婆母忠顺伯夫人过生日,我带湄丫头去,你帮湄丫头好好打扮打扮。”
冯姨娘和六姑娘对望了一眼,心里高兴,冯姨娘喜道:“谢太太。”
二太太准备傅明仁赴山东上任,二太太宁氏既高兴又不舍,傅明仁各亲戚家辞别,中秋一过,上路赴任。
年底,傅书言学里放假,傅书琴派车接妹妹去英亲王府小住,傅书言只带了丫鬟月桂和知儿,收拾几件换洗的衣裳带上。
杜氏大女儿嫁了,小女儿又要去陪姐姐,杜氏心里不舍,嘱咐,“你去姐姐家里住几日便回来,姐姐家不是自己家,不能没分寸胡闹。”
“母亲,我知道了,我都这么大了,这点事还用母亲告诉我。”傅书言撒娇搂住母亲的脖子,“我过几日就回来陪母亲,姐姐嫁人我知道您孤独寂寞,我以后不嫁人一辈子陪在您身边。”
杜氏笑着拍打她,“少浑说,你给我早点嫁人,我就省心了,你嫁不出去,我才操心。”
傅书言贼兮兮笑,“我招个上门女婿,这样不就不用离开家,守着母亲。”
杜氏笑道;“我有你三哥,不用你赔我,等你三哥娶了媳妇,就有人给我作伴,还有和哥,将来也是要说媳妇,女儿是外人,女婿来了是娇客,媳妇才是自家人。”
傅书言佯作不满,“母亲把我当成外人,出嫁我就不是你女儿了。”
杜氏笑着撵她,“快走吧!别在这里磨我。”
傅书言带着两个丫鬟出了母亲的房门,傅书言知道母亲心底空落落的,故意说那番话,想起父亲,傅书言闷闷的,大抵古代女人婚姻生活不美满的居多,她母亲的婚姻不算好,也不算太差,杜氏是当家主母,没生儿子,女儿却做了王妃,又有继子孝顺,父亲对母亲没有男女之爱,也没有冷落妻子,夫妻相敬如宾。傅府内宅除了老太太,以杜氏为尊,养尊处优,没有什么烦心事,除却乔氏一节,已解决。
傅书言乘车到了英亲王府,王府下人早报王妃得知,车子停在王府前院,丫鬟月桂和知儿先跳下车,两旁站立,傅书言搭着月桂的手下车。
放眼一望,新建的英亲王府恢弘气派,傅书琴带着一群丫鬟媳妇迎出来,傅书琴看见娘家妹妹,隔着十几步远,兴奋地招呼,“妹妹,姐等你很久了,怎么才到?”
傅书言道:“母亲听说我来王府,嘱咐个没完,生怕我给你添乱。”
傅书琴牵着妹妹的手,“王爷一早上朝,白日衙门事忙,不在家,府里就我一个人,随你怎么闹,都没有关系。”
傅书琴把妹妹带到自己房间,屏退跟前的丫鬟媳妇,就留下陪嫁两个陪嫁的大丫鬟,一个叫秋琴的,一个叫瑞珠。
傅书言带来的两个丫鬟月桂和知儿跟傅书琴另外两个陪嫁丫鬟坐在西厢房回廊上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