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1 / 2)
第二日,黛玉早上才用过膳,便有李氏带着人过来请安。又吞吞吐吐地说道宋氏因为冲撞了胤禛,被禁足在一个小院子里边儿了,言明不准任何人探望。
雪雁想着宋氏昨日那能吃了人一般的目光,撇了撇嘴。
黛玉不动声色地摆弄着自己腕上的翡翠镯子和紫玉串珠儿,良久才慢条斯理地说道:“既是冲撞了王爷,王爷又发了话,你叫人好生看着就是了。该有的份例不要少了,也别叫人说咱们王府刻薄人。”
叫李氏带着人出去了,黛玉起身走到书案前,伸手抚着案上磊着的书帖,这些东西,自己有多久没有碰过了?
摇了摇头,吩咐雪雁:“跟宋嬷嬷说一声去,宋氏的事情,府里头不准再传。若叫我听到了什么,或是王爷心里不痛快了,必不轻饶的。”
雪雁答应了,想了想,低声问道:“福晋,要不我去后院问问,到底宋格格犯了什么事情?”
“不必了。王爷既然不叫我知道,自然有他的道理。你问也是白问,谁敢逆了王爷的意思?你还是先去找宋嬷嬷罢。”
雪雁还要说些什么,一旁的秋雁忙使了个颜色,叫她噤声。雪雁瞧着黛玉的脸色,只得出去了。
黛玉便拿起一把小巧的银制喷壶,往绿地三彩盆中装着的品相极好的春剑兰花洒了些水,左右端详了一番,微微蹙起了远山眉。
轻轻叹了口气,叫秋雁:“把这盆兰花扔到外头晒晒太阳去。”
秋雁瞧了眼开的正好的兰花,听说这乃是兰花中的名品,花型窈窕,花色艳丽,香味淡远幽雅。黛玉颇费了一番心力才养了这样好。平日里头也跟自己说过,这兰花最喜阴湿,决不能叫日头直晒了。今儿这是怎么了?
瞅着黛玉坐在书案前,自己铺了张宣纸不知在写些什么,秋雁只得叫了两个小丫头,抬了花儿出去,自己亲自跟着去安置。后头犹听见黛玉轻声的吩咐:“记得放到廊下,叫日头都晒到了才好。”
胤禛午膳前下朝回府,进了院子便看到了廊下摆着的大盆兰花。皱眉看了一眼,恰好宋嬷嬷从屋子里头出来,见了胤禛,忙福了福身子,打起帘子笑着朝里边儿说道:“王爷回来了。”
胤禛举步进了屋子。黛玉已经笑着迎了上来,亲自帮着他换下了身上的朝服,口内笑道:“今日王爷回来的早了些,正巧午膳也快得了。你歇一会子,喝口茶润润,再用膳罢?”
点了点头,坐在紫檀雕花大木椅上,一杯冒着热气的普洱已经送到了眼前。胤禛心里头好笑,不知道这个小妮子为何如此殷勤。也不说话,接过茶来喝了一口,下巴朝着外头扬了扬,笑问:“平日里头你宝贝的什么似的,今日怎么扔到外头了?也不怕日头足足的,晒坏了?”
黛玉笑而不语,对着他坐下,挑眉说道:“哪里就那么娇气了?”
“这话奇了,兰花喜阴厌阳乃是天性。你偏偏将它放到日头底下,岂能长得好?”
“倒也是这个道理。只是王爷可知我为何喜欢这兰花?”不待胤禛说话,黛玉便自问自答,“‘寸心原不大,容得许多香’。孔子昔日有云‘幽而纯正’,兰花香气馥郁不输月中桂,清远犹胜雪下梅。既有丹桂之高洁,却无寒梅之疏离。因此深得我心。只是,这兰花原本野生,长在草间。不过是人们看着它好,将它养在屋子里头。养来养去,便养出了许多富贵习气。再移出屋子,反而长得不好了。所以,依着我的意思,竟是叫它在外头晒晒吹吹的。”
胤禛听了,眼中闪过一丝了然,摇头笑道:“偏你就有这么多话说。由着你去罢,若是瞧着晒得差不多了,别忘了搬回来。”
夫妻两个不再提这个,一时叫人摆上了午膳,吃过了胤禛便又出去了。
对于黛玉来说,外头无论什么样子,胤禛也不愿叫自己搀和到里边去。那么她便安安稳稳地待在自己的王府里边,管管内务,看看孩子,尽力叫他无后顾之忧就是了。
只是,康熙五十一年,注定了是多事的一年。进了六月,各地旱涝频发,诸省多有上奏请减免赋税的。康熙为表仁政,便下诏免山西、河南、陕西等六省三年赋税。只是这样一来,本就不太充裕的国库不免更加捉襟见肘。
胤禛掌管着户部,既要筹银赈灾,又要预备康熙每年例行的秋狩行猎,还要准备明年的康熙六旬万寿。事务既杂,库银缺口又大。每日里边忙的脚不沾地,回来的也比先前晚了好些。
胤禛自是知道国库并非真的没有钱,而是因为这里头有一大半的银子都被朝中官员打着各种幌子借了去,而这些人有的位高权重,有的是皇亲国戚,追缴起来极是不易。
大事当前,胤禛也顾不得许多了,直接去林府找如今在内阁里头悠哉悠哉的林如海。林如海这一次也不转弯抹角,告诉胤禛拿着户部账册子请圣旨就是了。
康熙见了户部一大串子的借据,怒发冲冠,下旨叫胤禛追缴库银。有圣旨在,胤禛手段强硬狠辣,有国库借银者限期归还所借银两,逾期不还者,轻则抄家,重则发配。
这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