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金钱帝国 > 第233章 丽君未来

第233章 丽君未来(2 / 3)

结果来了之后才知道,这丫头吃过早茶后,又去卧室休息去了。

前几天因为怜惜她的身体,李辰没要她。这次来到卧室,就见她手中拿着一本线装书,斜躺着翻看。他伸头瞄了一眼,它手中是一本通过性生活提高人体机能的道家双修之类的古籍。不用说,是明机子那位老不修赠送的。

老道士来港,将他当年从武当带着的道家古籍,全部带来了。有一次,李辰想要看看,明机子就搬出张三丰的画像,要他磕头拜师,弄得他灰溜溜的回来了。

没想到,他对郑丽君还颇为照顾,不仅帮她疗养,还送了本助兴的书,也不枉花了这么多银子炼丹。

床上的郑丽君看着看着,呼吸变得急促,一只手在薄被下面有规律的颤动。嘿嘿!于是,李辰再也不客气,也探进去一只手,握住丰满…

两人很快依照图册,来了一次实战。

在郑母审视的眼神中,李辰陪郑丽君吃了一顿温馨的午餐,就不得不告辞。

查理回香江了,上次查阅北美财团如何应付日资冲击北美市场的事情,经过一年多的数据统计和实际投资观察,他有了结论了。

两沓厚厚的资料,一份是近三年来日资进入北美后投资的行业、企业及具体数额,还有牵线以及合作公司;而第二份则是去年一年内日资及北美金融财团的互动关系。

除此之外,还有一份资料汇总后的分析报告。

苏克拉底在会议室打出投影,一共四十多幅图标,清晰的显示日资走向及涉及行业,同时还有不少北美财团相互关联图。

从76年开始,日资涉足北美,但直到83年,每年的投资额度总额的增长控制在30%。但进入1984年,投资增长幅度突然拔高,达到360%,而去年再创新高,投资增幅达到845%,年度投资总额超过127亿美元。

早些年日资进入的领域,十分散乱,科技、汽车、服装、地产、金融、能源等都有涉及,而且带有很强的试探性,并非主导性。

这种情况的改变也发生在1984年,从近三年的投资领域分析表中,可以看出,日资涉及的领域被集中了,地产、旅游、汽车、金融这四大行业集中了投资额度的55%——这绝不是巧合,如果不是日本政府的统一安排那就是他们被美国资本人为的引导了。

结合记忆,李辰的嘴角带出一丝笑意。北美财团这场针对日资的阴谋或者说战役,绝对在四五年前就开始准备。

这帮老奸巨猾的东西。

而且北美财团也绝不是表面所看到的那样四分五裂。看看这些财团,一一出击,各自寻找合作对象,例如加州财团与住友关系密切,高盛财团与三菱关系很好,洛克菲勒与摩根财团,则在竭力加深各大企业之间的合作,这些合作,最终都指向了北美的地产、旅游/娱乐,汽车和金融。

如果说他们之间没有联系通道,那才是见鬼了!

虽然李辰知道结果,但是并不清楚,他们究竟有什么后续手段,将这些日本财团的资金坑住,这才是勘破迷局的关键。

查理递交的报告中倒是提到了一点猜想——利用日本人对地产业的盲目热情,圈住日资。在日本东京,去年一些热门商务楼的日租金达到了每平米30美元,而这是纽约最贵地段华尔街也达不到的数据。

地产业确实坑了日资一把,但李辰总感觉这其中不会这么简单。

感谢查理找来的数据,李辰从一张金融投资图表中看出一点蹊跷。华尔街五十多年的牛市体现在图表上,就是一条不断爬升的曲线。

难道“黑色星期一”真的是这些财团操控的?他们原本就有计划对美国多年来的股市进行大调整,于是借助这个机会将日资圈进去?

1987年美国的“黑色星期一”,最终导致全球股市崩盘的这场股灾,有着无数经济学家也解释不出来的蹊跷。

首先,发生的极其突然。当时美国经济运行状态良好,就业率处于最高水平上,生产也不断增加,贸易收支也在不断改善,也没有迹象表明通货膨胀。可是,它就是发生了,而且如此猛烈。

其次,本次股灾中,发生在日本购买美国股票新增投资150亿美元之后。如果算上历年日本购置的美国股票,再加上非政府行为的银行投资和企业投资,美国股市中最少容纳了2000亿美元日资。依照常理,有着美国和日本这当时世界两大经济强国的资本支撑,无论如何也不会发生如此剧烈的股灾。

其三是华尔街证券交易市场的不专业处理。

首先是交易平台的崩溃,先进的计算机交易系统在一上午时间就陷入瘫痪。

然后是中午时分,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主席大卫路德在华盛顿发表不恰当言论。“我将与股票交易所讨论暂时关闭交易所”——这句话带来的股民恐慌,让原本短暂回升350点,已经冲破2000点的道琼斯指数,再次急剧下滑。而事后,证券交易委员会的官员出面澄清——他们没有讨论有关关闭交易所的事情。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书单:长风渡造作时光无论魏晋贵妃裙下臣含苞待宠观鹤笔记大佬都爱我[快穿]顶级偏爱黑月光拿稳BE剧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