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帝师 > 第 162 部分

第 162 部分(2 / 4)

姐弟一样健康,吃过第一顿饭,咂咂玫瑰瓣似的小嘴,很快沉入梦乡。

王太皇太后,张太后,吴太妃,一人抱一个,笑得合不拢嘴,喜欢得不想撒手。

坐在内殿许久,方才想起,该给天子送信。

“哀家怎么忘了,快去皇庄,请圣驾回宫!”

中官领命,退出内殿,一路飞跑。

好在天子在新置皇庄,位于皇城郊外,飞马疾驰,半个时辰能到。换做通州附近,来回至少要两日。

中官离开后,夏皇后醒来一次,看过孩子,用过一碗热汤,经太医诊脉,确定一切安好,又睡了过去。

抱着孙子孙女,两宫舍不得放手。

皇子和公主的奶娘在一边着急,到底不敢和太后抢。

稳婆医女指点宫人清理内殿,移走旧屏,关好槅窗,避免殿中进风。

诸事安排妥当,回身见到奶娘表情,难免生出同情,心有戚戚焉。

遇上这样的天子一家,除了认命,还能如何?

飞跑进坤宁宫,朱厚照满脸兴奋。

“朕的长公主在哪里?”

中官宫人匆忙上前,依太后懿旨,拦住圣驾,请皇帝陛下到偏殿换身衣服。

“陛下,三位殿下禁不得风,万不能受凉。”

在皇庄翻地,紧接着一路策马,龙袍上都是泥点,如何能抱孩子?

朱厚照心急,也知新生儿脆弱,到底听进劝说,换衣洗漱,焐热双手,才走进内殿。

彼时,皇子公主好梦正酣。

榻前重立屏风,按规矩,皇后做月子期间,帝后不得相见。什么诞下皇子,夫妻携手泪眼,都是传说中的神话。

太后可以无视宫规,偶尔为之。天子万万不行。

记录到起居注中,被史书引用,就是一生的“污点”。

“陛下。”

朱厚照走进内殿,宫人中官跪地行礼。

两宫终于将娃娃交给奶娘,却是不错眼的看着,恨不能直接抱回仁寿宫和清宁宫去养。

令众人起身,朱厚照向两宫见礼,看着三个娃娃,搓搓巴掌,道:“哪个是公主?”

得知有两个,登时喜上眉梢,笑得嘴角咧到耳根。

至于小皇子,直接被亲爹无视。

经张太后提醒,勉强扫两眼,点点头,一腔热情又倾注到女儿身上。

“朕的长公主,真漂亮!福儿真会生!”

继张太后和夏皇后,皇帝陛下也开始不着调。

宫人中官垂首,不停告诉自己,习惯就好。

身为大明宫人,自当临危不乱,遇事坦然,见多识广,见怪不怪……默念到最后,脑袋换成一团浆糊,全然不知在想些什么。

朱厚照抱着连个公主,喜爱之情溢于言表,有目共睹。

对儿子的忽视,同样显而易见。

高兴之下,竟要给女儿赐封号,不是太皇太后拦着,封地都能当场划出。换成儿子,等钦天监算过再说。反正有祖宗规矩,起名不愁。

有这样一个偏心眼的亲爹,小皇子的童年,注定惨白如纸。能够茁壮成长,扛起大明江山,继续中兴之治的辉煌,当真是不容易。

或许,正因为亲爹偏心,度过惨淡童年,积下一肚子怨气,才会一朝爆发,向海外喷火。

无辜被牵累,成为出气筒的番邦国王,贵族领主,被揍趴在地,仰望星空,泪水长流,想破脑袋都不会明白,自己落得这个下场,不过是熊爹偏心,熊孩子气不顺而已。

正德二年,三月丙寅,中宫大喜,诞皇长女,皇次女,皇长子。

天子临朝,群臣上疏奏请天子,此乃国朝大喜,当降敕谕,万民同庆。

“瑞气祥云,玉燕投怀。麟趾呈祥,儿女成行。实为吉隆之喜。”

潜台词,陛下,您看,自圣祖高皇帝立国,从未有此大喜。纵然是儿女双全的徐皇后,也是先有儿,后有女。

陛下威武雄壮,既有弄璋之庆,又有弄瓦之喜,堪谓双喜临门。

逢此祥瑞之时,大事之事,是否当有所表示?

大赦天下不敢想,先时发落之人,可否罪减一等?恢复圣祖高皇帝之法,能否再想一想?

俯视群臣,朱厚照既没点头也没摇头,直到退朝,都没有明确表态。

群臣心焦,很想说一句:陛下,您答应还是不答应,至少给个准话?

至群臣散去,三位阁老都没出言。

刘健蹙眉,显然忧心不减。谢迁想出声,却被谢丕请走。

李东阳轮值文渊阁,翻开案上公文,许久没有落笔。最终叹息一声,忽生出告老还乡的念头。

翌日,天子临朝,当着群臣宣布,以宫中大喜,减蓟州几地冬税,免除江南水患州县夏粮。

北疆边镇,指挥以下俱赏银布,赐有功边民肉食胡椒。南疆卫所,卫军赏银绢铜钱,土官赏绢布宝钞。

“许辽东开三地互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书单:长风渡造作时光无论魏晋贵妃裙下臣含苞待宠观鹤笔记大佬都爱我[快穿]顶级偏爱黑月光拿稳BE剧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