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第三十二章大势已去(2 / 3)
到滕南侯痊愈的消息,心里本身起疑,如果是真的好了,怎么可能这么大张旗鼓的宣扬,恐怕是有诈,或许是薛王让人可以散播的消息,为了稳定军心。
这样一想,说不定薛国大都督已经命不久矣。
齐梓结小心谨慎,怎么可能凭臆断就惘然出兵,滕云让手下的人偷偷过河,去收买了奉国军前的一个小文书,文书贪财,就给了他好多银两,让他告诉齐梓结,据听说滕南侯的伤势恶化,已经无法挽回了。
齐梓结心中大喜过望,于是就相信了,召集将士们开始商讨进军的事情。
奉国将士认为洺水是他们的优势,虽然洺水的上游在薛国境内,但是薛国腹地没有大的江河,不能练习水军,没有进行过操练的部队不习惯水战,到了船上就如同不会走路的孩童,无法打仗。
所以就要利用这一点,让战线保持在洺水之上。
洺水阴雨了两天,有些雾气,这样的天气不适合水战,但是奉军的探子回报,说薛王让薛军沿着洺水一字排开,每十里一扎寨,战线拉得很长。
齐梓结认为一定是敌方突然换了主帅的缘故,这些时日与滕云交战,深知道滕云是个难以对付的强手,而现在,不管是滕云真的重伤换了主帅,还是薛王到来独断专权,反正这种扎营的阵势是兵家大忌,不趁这时候进军,难道要等着薛国把营寨换了再战么。
滕云就知道齐梓结看到薛国的布防一定会急不可耐的进攻,让将士们做好了准备,无论白天晚上哨塔都随时监视着洺水。
大雾还没有散去,齐梓结觉得这也算是个有利条件,可以趁着雾大看不清楚,暗中偷袭薛军。
哨兵来报,洺水上似乎有船驶来,滕云等的就是这一刻,立马让人迎战。
薛钧良自然不能上洺水,滕云点了一队人马跟随薛钧良,保护圣驾,就带着大队走了。
薛钧良亲自登上哨塔,瞭望洺水的战况。
洺水上雾气不散,齐梓结刚开始踌躇满志,此时也有些心里没地儿,但是很快的,就看到了迎战的薛军。
薛军的大船横着一字排开,仿佛要拦住奉军的去路,看上去士气不凡,但是齐梓结看在眼里却一阵大喜。
薛军这么排列,岂不是让自己安排弓弩手去射他们么?靶心如此之广,就算雾大看不清楚,射中的几率也不小。
齐梓结当下安排了弓弩手,一声令下朝薛钧良射箭。
滕云这边早有准备,他吩咐赵统为每条船做棚子,箭射过来自然射不到人,顶多扎在棚子上。
过了大约半个时辰的时间,薛军大船上已经扎成了筛子眼,滕云让赵统擂鼓,让士兵装作混乱的模样,似乎是在混乱中准备进军。
这时候两面的船只差不多也靠在了一起,赵统拎上长枪,单枪匹马就去出战。
齐梓结见敌方有大将叫阵,就命人迎战,没想到是赵统,没几个回合就被赵统杀退,奉军又派人迎战,薛军依然混乱不堪。
再杀了一名奉国大将,赵统觉得也差不多了,就装作体力不支,开始手脚不听使唤,齐梓结见状大喜,仍然派人迎战,赵统躲刀的时候往旁边一扑,脚底上踉跄,“噗通”一声竟然坠下水去。
滕云在船上看到那边的情况,让士兵继续擂鼓,雾气不散,齐梓结虽然知道打退了赵统,但仍然不敢进军,只有继续放箭,混乱中忽听薛军有人大喊。
齐梓结派人去听,回报说,薛国主帅中箭了!
齐梓结当下登上船头亲自去看,虽然雾大,但是能隐约看到薛军大船上一片混乱,逃的逃跑的跑。
这下子奉军终于放下心来,让舵手撑起帆来,往洺水北岸进发。
滕云自然没有中箭,只是装装样子罢了,见敌方过来,就让部下只许败不许胜,一路往北边打边逃,齐梓结不疑有他,费了半天劲,终于把这条大鱼钓到了北岸上。
上了北岸,薛军纷纷从船上“逃窜”下来,一路往西逃去。
齐梓结暗想道,西面是鹏郡,薛兵一定是想逃到鹏郡请求支援,必须要及时拦截他们。
奉军有齐梓结带领着一路追赶败兵,薛钧良站在哨塔上,看得一清二楚,营寨早就准备好了回击的军队。
齐梓结正追赶败兵,忽听鼓声大震,从西面冲出一只军来,少说也有两三千兵马,奉军方下了船,大多没有坐骑,被迎头围攻,吓得转身就逃。
齐梓结这才明白,原来是中了埋伏,带着一队精锐骑兵赶紧往回退去,退到船边上却见大火冲天,赵统在水里憋足了气,偷偷摸上了奉船,放了一把火,把他们的船只都给烧了个精光。
没有船只不能渡河,奉军纷纷往东逃去。
以滕信为先锋的正安军率领五千兵马早已埋伏好,只等奉军败逃而来,果不其然,奉军被埋伏在东面道上的正安军杀了个措手不及。
最后只剩下齐梓结带着三十多骑突破了滕信的包围,往东而去,洺水拦路不能回到奉国,只能顺着洺水而下,却又遭到何氏三兄弟的后军包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