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八章 东边日出西边雨(4 / 5)
消息开始在地下流传,将美西公司的遭遇,渲染成为石油利益集团地牺牲品。
美西公司是什么样一个公司,以前没有多少人关心。但经过公司股票超出常理的疯长,随后突然宣布破产,大起大落也带来了无数股民的大喜大悲。此时在美国的金融之都纽约,不知道美西公司的人,还真没有多少。
传播谣言者,将其前因后果,说得如同亲眼所见。
财务报表、股价走势,等等,也清楚地表明了,以洛克菲勒财团为首的全美几大财团,用近乎恶意收购地形式,强行成为美西公司的主要股东。而转过身来,他们就将公司宣布破产,此种行为,无论怎么分析,也找不到一个与阴谋无关的解释。
一下子,石油能源与新兴能源之间的殊死战争,成为了吸引全纽约市民地话题。
几大财团利用自己的影响力,控制着相关的媒体报道,暂时美国乃至世界其他地方,还没有类似的谣言在传播。
可这个封锁太脆弱,立刻被网络所打破。
现今的寰宇网,延伸至七大洲,就连落后地非洲,也牢牢打上了寰宇网的烙印。在比较富裕的南非等地,寰宇网地普及率并不亚于亚洲。
一个个帖子,被
各个国家的网站论坛,并被译成数十种语言,为数百载。
人们赫然发现,在他们还没有注意到的时候,新旧能源霸主之争,就悄然揭开了序幕。
各大财团被弄得手忙脚乱,无数的媒体这个时候,也不能装聋作哑了。他们派出大批记者,围追堵截,寻找最新的消息,太阳能横空出世,已然成为二零零四年末,最具轰动性的新闻。
话题在几天之后,就脱离了单纯的新旧能源之争,而被引向更加广泛深入。
汽车工业,几大汽车制造集团都先后表示,早在九十年代初,他们就开始研发以新兴能源为动力的汽车。电力汽油混合轿车,早已不是新闻,一次充电加油,即可以行驶数百公里,完全具有实用性。
但在最后,这些汽车集团也表示,对于加州太阳能公司的能力,表示一定的怀疑:他们能不能建设成一个庞大的太阳能电站,提供足够的电力供应。
并且,石油产业如此匆忙被取代,代表着大批旧式轿车将被淘汰。
许多家庭才购买的轿车,就被迫换用新型电力汽油混合型轿车,从成本上来说,也是不划算的。因此,这些汽车工业集团,也表示,这个替换过程,必然是渐进的,就算太阳能技术成熟,也需要用十年、二十年的时间,逐步更换。
随后,美国电力公司们,也纷纷主动找到了各大媒体,发表他们的看法。
电力公司的说法很简单:如果不更换现有电力系统,采用超高压交流输电系统。他们也会支持太阳能电力逐步走向民用。但是如果要让他们将现有电力传输系统,全部转换为直流输电网,这个投资高达数万亿欧元,是个人都承受不了!
你方唱罢我登台。
电器公司也迅速跳了出来,向公众疾呼:采用交流电。现有的电器全部可以正常使用。但如果采用直流电,拿所有的电器全部要找回,进行电路改换,电器公司无法承受如此大地回收成本。要是强行推广太阳能直流电网,他们只能宣布破产!
一个又一个行业,站了出来,表明自己的态度。
或是支持新能源、环保人士,毫不保留地支持太阳能;或是激烈反对。太阳能如此快地进入人们生活;或是犹豫不决,既肯定太阳能的好处,对人类工业可持续发展的贡献,又对短期内,可能造成的混乱表示担忧。
从十一月底,到二零零五年初。全世界都在争着发表自己对新兴能源地看法。
中东国家也感受到了压力。
他们的石油资源,大概还可以全力开采二三十年。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他们就开始准备,进行战略投资。希望在石油资源枯竭之后。还能靠投资,继续保持国家发展的动力支持。
这个时候,面对越来越紧迫现实的威胁,中东国家全部都动了起来。
他们一面疾呼,马上替换石油能源的巨大成本。一面也在积极寻找退路。同时,他们再也不考虑什么石油储备,所有已经探明的油田。都投入了大力开采,尽最大的努力,在石油推出能源供应连主要环节之前,将其开采出来,换成钞票。
石油价格一日数遍,国际能源市场,混乱不堪。
就在这个混乱的时候,加州太阳能公司一如既往,按照他们地进度,进行在内华达州沙漠里的太阳能电站建设。
和早期无人问津不同,现在,多达上千的记者云集内华达,在沙漠地区太阳强光的照射下,无数的记者汗流浃背,手持话筒,对着远处热火朝天的建设现场,进行现场报道。
就在加州太阳能公司建成第一个平方公里地太阳能电站,第二天,向他们提供太阳能片的制造商(或许是制造商吧,包括几大财团,都不知道是不是),就发生了火灾。
虽然大火很快就被扑灭,警察也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