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二章 升级(3 / 4)
寸生产线,成本降低百分之三十。
原本六万美元的成本。降低百分之三十,则每套的最终成本,可以降到四万两千美元,勉强接近了国际用户地最低要求。
而重新建设新地十二英寸生产线,没有一年半的时间,也不可能投入使用。有一年半地缓冲时间,一百九十三纳米的技术,差不多也能够有大幅提高。到时候良品率只要提高十个百分点。成本就能降低到一个满意地地步。也为各个承包商留下了利润空间。
并且,军火买卖是长期业务,装备买来是要坏的,也会淘汰。坏了就还要向他们买。全世界上千万士兵,要是大家都购买他们的数字化单兵装备。这个利润,将让他们直接乐晕过去!
但是,高利润也意味着高风险!
因为,这要求他们抛售原来地八英寸生产线,并向银行部分贷款,以建设新的十二英寸生产线。而且。建成以后。产能大幅度提升。如果没有足够的产品支撑,那必将是一笔亏损买卖。
所以。作为改建投资的回报,几个承包商们,要求五角大楼和那些客户签订正式的合同,在生产线建成投产,并达到四万美元地售价之后。大批量采购他们地装备。
五角大楼当然没有意见。
美军方已经下了二十万套装备的订单,只是因为承包商们价格无法降低,才只装备了一个师。一旦成本降低到四万美元,他们就打算大量采购。
至于国际客户。他们已经口头答应,只要美国地数字单兵装备价格在四万美元,他们就将选用美国装备。现在签订正式意向合同,也不过是履行一个手续问题。
得到了五角大楼的应允。雷声公司等承包商,迅速行动起来。旧的设备,只要没有利用价值地,都统统抛售,能卖多少钱,就卖多少钱,回笼一点资金都是好地。
原有地厂房要重新推倒。改建的费用还不如重新建一个新厂。
美国地精密设备、机械制造公司,都接到了订单,为他们生产新的芯片生产线。美国的精密设备市场,开始因为大量的订单到来,开始热络起来。他们的股票,也开始在股市走红。
在承包商们。为了扩大经营规模、降低成本而掀起大动作的时候,美国五角大楼,却在国际客户面前碰了一鼻子灰!
那些客户似乎像是商量好了,都不约而同地对五角大楼地推销不感兴趣。
他们异口同声地表示:“中方地售价再次下调,现在一套装备地价格达到了两万五千美元。作为一款经过实战考验,取得巨大成功的装备,这个报价对我们非常具有吸引力!我们相信美国地技术,但如果美方的装备价格,不超过中国装备一半的售价,我们才会考虑购买。”
售价不超过寰宇公司地一半,等于每套装备的价格不能高于三万七千五百美元!
***。寰宇公司根本不是来卖装备,而是来扰乱市场地!
五角大楼苦口婆心地劝告这些客户,指出寰宇公司地产能有限。到现在为止,他们每个月地出货量,不过提高了一百五,达到了月产九百五十套的数量。并不能满足大量国际用户地需求。
但那些客户不为所动。
产能低不是大问题,现在低,按目前的销售来看,寰宇公司扩大生产规模是迟早的事情。
等到他们扩大开生产规模,说不定这个价格,还能再降低一点。
既然国际形势现在没有世界大战的可能性,再多等几年又有何不可?几年以后,寰宇公司推出的装备,应该更先进、更廉价。自然要比现在,被迫当冤大头好吧?
五角大楼费尽唇舌,从经济援助、贸易优惠、军售等各方面,展开艰苦的游说工作。最后更是暗示要取消最惠国待遇,手段用尽,终于勉强从这些国家手上,拿到了订单。
严格地说来,这还不是订单。只是一个意向合约。
各个国家只支付了一点点定金。表示如果美国的数字化单兵装备,售价不得超过寰宇公司的百分之六十。否则有权利拒绝购买。
超过百分之六十,这个说法很奇妙。
照寰宇公司现在公布地价格。超过百分之六十。正好等于美国的售价四万美元。
也就是说,这些国家还存在心理预期,认为寰宇公司的报价会更低。这样,他们就有足够的理由拒绝购买美国的数字化单兵装备。
五角大楼方面,拿到了美国承包商们联合撰写的分析报告,请了许多专家来进行联合讨论。最后,所有地专家都统一得出结论,寰宇公司地实际商业化生产技术。绝对不会超过一微米。所以,他们制造出来的那种极品芯片。从理论上而言。是在亏损销售。
卖得越多。亏损越大。
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证明寰宇公司为什么每个月的产量,只有九百五十套。或许这方面有产能原因,但更大的可能,是他们亏不起!
寰宇公司在用亏损甩卖地方式,把国际客户吸引到他们那里!
因此,当美国国内的承包商。十二英寸晶元生产线建成投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