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2 / 9)
那个客户的身体底下没有什么东西,嗯,只有一大堆cynomyia mortuorum。”
“那是什么? ”
“尸虫。”
“你确定? ”
“相当确定。”
“谢谢。”马丁·贝克说。
然后他就离开了。
那两个穿灰色工作服的男人继续聊着。
“你把他给唬住了。”埃纳尔说。
“怎么说? ”
“就是刚才你显摆的希腊文啊! 这样他们这种大人物就不会认为我们除了包包腐烂的尸体之外什么都不会。”
前座的移动电话响了。埃纳尔拿起电话,咕哝了几句,然后放下电话。
“真该死。”他说,“又一个混账把自己吊死了。”
“哦,唉。”他的同事无可奈何地说。
“老实说,我一直不了解这些家伙为什么要吊死自己。生命的意义到底是什么,你说? ”
“唉,算了吧,快走吧。”
就技术上来说,马丁·贝克至今才弄清楚保斯街这个神秘死亡案件的大部分细节,至少已经弄清楚警方采取了哪些调查步骤。但是还有一个重点:要拿到弹道调查报告,如果有的话。
虽然他花了不少功夫调查死者,但是有关斯韦德这个人,他知道的还是很少。
星期三警方奇袭莫斯壮和莫伦住所那件事,马丁’贝克并不关心;他也不知道银行抢劫案或那些特别小组有什么困难和难言之隐。他为这一点感到庆幸。星期二下午查访完斯韦德的房子,他曾经到国王岛街的警局去,那里每个人都在忙自己的事情,没有人有空招呼他。因此他就到警政署去。在那里他听到一个谣言,刚一听他觉得很荒谬,但仔细思考过之后,他觉得很难过。
谣传说他要高升了。升到哪儿? 督察长? 局长? 部长? 或只是变得比较健康、比较有钱、比较有地位?
这不是重点。可能这些假设都只是毫无根据的闲话。
58
----------------------- Page 59-----------------------
他最近一次升迁是在一九六七年,升任刑事组长,但是他没有理由被调到更高的位子上。如果没有出现意外,他最快也要四或五年才会再次晋升。
这点每个人都知道,要说有什么事是官僚们完全熟悉的,那便是薪水等级和升迁制度,每个人也都用怀着嫉妒的眼光盯着自己和别人的机会。
这个谣言是怎么开始的? 背后一定有些理由。然而是什么理由? 据他了解,有两种原因。
首先可能是他们要让他当不成国家刑事部门的头头,甚至他们已经准备好要把他塞进更高层的官僚体系之内。这是用来除掉看不顺眼或无能官员所最常用的办法。然而这不大可能。
没错。在警政署里他有些敌人,但是他对他们根本不构成威胁;而且这样一来,他们势必要让科尔贝里升官来接他的位子,这是他们很不愿意看到的。
所以第二种解释似乎比较有可能。但是不幸的,这种想法会使所有人颜面尽失。十五个月前他经历了生死一线间的危机,在瑞典近代历史中,还未曾有高层警官逢此遭遇——被一个所谓的罪犯开枪击中。这件事情引起许多关注,而且他的表现给他带上了过大的光环。在警界中,英雄就如风毛麟角一般稀少,这也就是为什么他们必须夸大这出戏的欢乐结局。
警界现在有了个英雄,他们该拿这个英雄怎么办? 他已经获得一枚奖章了,现在只好让他升官。
马丁·贝克有过充分的的时间,去分析一九七一年四月那个改变他命运的一天究竟发生了什么事。他老早就得到一个结论:他做错了。不只是道德上,从专业的角度而言也是,他也了解在自己有这个想法之前,他的许多同事就已经这么认为了。
他的行为就像个白痴,所以才会被击中;也因为如此,他们准备给他一个职位更高、责任更大的位置。
他在星期二傍晚曾经思考过自己的处境,然而一回到瓦斯贝加他的书桌前坐下,他立刻就不再想了。
星期三,他冷眼无情却饶有系统地投入斯韦德一案,他独自坐在房间里,以自己的方式进行调查。
有时他私下会想,他应该感到满意了,在情况还算不错的时候跳出来工作,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处理这个案子,没有任何外界的干扰。
但是在内心深处他还是有些留恋。这是为什么,他也说不上来,也许他所从事的正是他的兴趣所在。
他平时颇乐于独处,现在更逐渐变成一个隐士,丝毫没有找个伙伴或破壳而出的意愿。他是不是快要变成一个封闭在锅盖之下( 或者一个看不见的玻璃圆顶中) 的机器人? 以他的专业眼光来看,这个案子会发展到什么地步他一点儿也不忧心,他要么会破案,要么不会。他的部门在谋杀和一般杀人案件上的破案率算是很高的,这是由于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