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虎穴(4 / 8)
出言阻止:“公主不擅歌唱,臣乃谢氏最能歌者,臣献丑一曲,为陛下助兴吧。”
萧植敲了几下案头,有个副将站出来:“一国公主,不便唱曲。”
云夫人坐下,笑声如银铃:“怎么不能唱曲?历史上的皇帝都有起舞歌唱之时,何况公主?”
那副将将筷子投于席面,壮声道:“夫人当我国公主是你们高句丽岛国的公主?没事情抱着琴唱唱小曲给叔伯兄弟祝酒?”武将里有人偷笑,云夫人好像要咬碎银牙。
我沉吟片刻,起来道:“我有心曲,愿意唱,不过……”我环视众人,迅速的拉住云夫人的袖子:“云夫人应该起舞相伴,才不辜负此曲。”
云夫人脸色一变,皇帝捏了她的肩膀一下:“阿云你去舞吧。”
我如同讴者坐于正席之中,熄灭了身后的一灯。月色如环,将我环抱。我挺直上身,对云夫人一托手,意思是请。
我对八角吩咐说:“去取大将军面前的那个瓷碗来给我。”
我的口气不由分说,八角一吐舌头,遵命了。我取过一根牙筷,在月色下慢慢吟唱:“我生之初尚无为,我生之后汉祚衰。天不仁兮降乱离,地不仁兮使我逢此时……”
云夫人没有料到我唱如此悲戚雄浑的歌曲,但她确实是个聪明人,长袖曼舞,影子轻旋,十分美观。我唱着胡笳十八拍,筷子打击着碗边,为自己打拍子。其实我夏初绝非汉代的文姬,元氏北朝也并非是胡虏饮血,但人要自己入戏,才能演得真了,因此我唱此曲至:“……怨兮欲问天,天苍苍兮上无缘…… 城头烽火不曾灭,疆场征战何时歇?杀气朝朝冲塞门,胡风夜夜吹边月。故乡隔兮音尘绝,哭无声兮气将咽……”瓷碗尽碎,云夫人的舞蹈嘎然而止。
皇帝虽是昏君,但却顾曲,为此音调,闷闷不乐。群臣惨然。云夫人压抑不悦,回到皇帝的身旁。我趁机向众人道:“光华告退。”走到皇帝之前,我故意挑衅的望了云夫人一眼,对皇帝说:“妙瑾有东西让我转交给你,两日后若您有空,请召见我。”
云夫人好像意识到什么,她忽脸颊一白,眸子露出惊色。
八角跟着我出来,他好像要赞美我几声,我笑道:“闭住你的嘴吧。”我将荷包里的果子取出来给他吃,他眼睛一亮:“公主,这不是席面上的?”
“属你的眼睛尖,就看你在我后面对果子流口水了。”
他咬了下果子:“公主,我有个姐姐,失散多年了……你……”他话音刚落,就听身后脚步,大将军萧植到了我的背后。他个子不高不矮,人也不胖不瘦。
“公主。”
“大将军。”
他神色不可捉摸,望着月下的我:“……公主,饭后为消食,跟着臣去一游可否?”
我耸肩:“我正好要去消食散步,正巧大将军作陪。”
“钱塘江今夏的大潮,公主恐怕会错过了,但明年的大潮,公主你未必不能观赏。”萧植自信满满,我只点头一笑,他领着我到了一处高台。
我顿时明白,补充道:“原来将军就是要让我看看在北国的钱塘江潮?”
萧植不语,鼓声离我们近了,千军万马,从我们脚下经过,士兵们向我们行着注目礼。那黑暗的无声的洪流,是马匹战车和军士们一起组成的。他们无情推进,过处寸草不生。我感到一阵阵的激壮。我很清楚他们是到洛阳去的军队,洛阳的北边,邺城的男人们也在苦战。
霎那间,灯火骤亮,除却皇帝和云夫人,群臣都来到了台旁,萧植抬起小指,军旗变动。
那些军队起了变化,形成一个奇特的方阵。阵中一匹黑马,一将军身披金甲,头上的红缨穗风而动。萧植道:“公主,我军此次必胜,此区区阵法,乃萧植所创,公主以为可否?”
大臣们都望着我,那阵势如激流险滩,凶险异常。我看了一炷香的功夫,噗哧一声,似乎忍不住一笑。
萧植以为怪异:“此阵可笑?”
“气壮山河,不可笑。”我长叹一声:“可惜元天寰已有了类似的阵法?”
“类似?怎么可能?”萧植盯着我,收回失态:“既然见过,公主可知破解方法?”
我摇头:“不知道,北方人怎么会相信我呢?不过……我父皇当年,也给我讲过破阵的故事,请将军给我一支弓,不妨让我一试。”
他狐疑,但还是让八角送上来了。我定心拉弓,心里默默祝祷。对萧植和众人道:“父皇在天有灵,就佑我射中那个靶心。”话犹在耳,箭已应声飞出。万军之中,金甲人的红缨落地。
在他们的脸上,我见到所谓的惊诧愕然。我虽然练箭已久,今晚冥冥如有神助。我满意一笑,对萧植道:“大将军,我消食已毕,便要休息了。男人们爱点兵,我不是这行中的。”
我径直回营,不解衣服就睡下。闭上眼睛半晌,就听脚步声起。我翻身,故意叫道:“惊鸿救我。”
脚步停止,一个黑影踉跄。我揉着眼睛,假装熟睡之人站起来:“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