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10 部分(3 / 3)
子,怎么就想到了要做棉衣?是谁出的主意把棉花换成了芦花?我怕是有人偷着换了,他冯寿山还不知道怎么回事呢。”
“太太的意思是……”
“有人设了局,先套住了冯寿山,如今案发了,能出来顶罪的不是冯寿山也是冯家的女婿,却没想到五姑爷横插了这一杠子……”刘氏冷笑,“这沉思齐,你父亲没看错他,确实是聪明绝顶,他想必是把这些事也想透了,他自首,就是要把水彻底的搅浑,让不想彻查这件事的人,也要彻查,让吴家想不掺和也得掺和,你父亲昨天就写奏摺了,圣上正月里召集了阁老和尚书们在上书房议事,这也是开天辟地难得一见的事。”
“太太,这些朝局大事都与我无干,我是吴家的女儿,却也是沈家的媳妇,我只想问太太一句话,沉思齐能活还是不能活?”
“五、五开。”刘氏说道,在这种时候,她也只能对女儿说实话。
“有这五成的把握,女儿就知足了。”
“你知足,我却是不知足的,走吧,我亲自下厨做手搟面给你们吃,玫丫头和的面……”
“太太。”周普家的进来了,“七姑奶奶回府省亲了。”
刘氏愣了愣,“让她等一会儿,我去搟面。”现在天大的事也拦不住刘氏给女儿们做一碗手搟面。
作者有话要说:
读者大人们给我的评论都到哪里去了?抽啊抽啊,啥时候是个头啊。
136、儿女缘份
吴怡看见吴柔的时候,才想起来吴柔应该是生了,吴柔看见她时,露出了一个难以形容的表情,似乎有些怜悯,又有些羡慕,“手搟面?”
“是,太太的手搟面。”吴怡说道,她坐到了吴柔对面的位置,“原来还惦记着你生孩子的事,结果家里的事一多就给忘了,现在看见你气色这么好,也就放心了。”
吴柔摸摸自己的脸,“脂粉好。”
“是个哥儿还是姐儿?”
“男孩。”
“你这也算是夙愿得尝了。”
“生了个哥儿,全家就我高兴,王爷只是高兴了一会儿就烦别的事了,王妃娘娘一时一刻也没有高兴过,想一想,真不如在家里时开心自在。”
“别人说这话我信,七妹说我不信。”
吴柔笑了笑,没再说这个话题,“你最近怎么样?”
“上有老下有小,操心不见老的命。”
“沉思齐兵行险招,也算是个人物,曹淳在这件事上没算错他。”
“曹淳?”
“沉思齐虽聪明,没有人点拨送上证据,他也难做到如今这一步,至于‘帮’他的人,用一只手就能数得出,‘帮’到这个地步的,也只有曹淳了。”
吴怡愣了愣,把这些事连在一起想了想,她心里觉得讷闷的地方,总算有了解答,她现在疑惑的是吴柔为什么告诉她这些。
“我们家王爷呢,没有什么野心,就是顾着兄弟情,可是这大皇子是他的兄长,太子也是他的弟弟,更不用说太子一旦倒下,剩下的就是同室操戈,骨肉相残,皇长子登基,他是王爷,太子登基,他还是个王爷,何必为他人做嫁衣呢?这些事啊,我想的明白,我家王爷却转不过弯来,只能靠我慢慢的劝。”
“七妹要是把这事说通了,倒是功德一件。”
“冯寿山呢,有个朋友,叫做于行风,这做棉衣啊,从中拼缝啊,全都是他的主意,听说现在有很多人在找他,我也帮着找一找,找着了呢,更是个大功德,你我是姐妹,更不用说太太对我有养育之恩……我不能眼看着姐夫出事。”
“你要什么?”
“不是我要什么,这找人呢,总不能你我这样的闺阁女子去找,总要让别人去找,找人就要动用银两……”
“你要多少?”吴怡知道吴柔缺钱,吴家给她的嫁妆是标准的庶女嫁妆,孙姨娘不在京城,根本没办法贴补她,做侧妃虽有月例,但也不够花的,又要穿衣打扮又要赏银收买人心,更不用说她现在有了儿子,花钱的地方更多。
吴柔伸出两根手指。
“两千两?”
“二十万两。”
“什么?”
“帮人帮到底,送佛送到西,二十万两银子,我不但能帮你找到于行风,还能让他一五一十的招供,把所有的事都揽过去,你想让他说是冯寿山的指使,就是冯寿山的指使,说他蒙蔽了五姐夫,就是蒙蔽了五姐夫,而且是铁证如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