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旧时怨(2 / 4)
疚,休息几日便好了,谁能想到,太后娘娘次数越来越频繁,最后瞒不住了,被王方那小人的眼线给得了信……”
王方是当年臭名昭彰的司礼太监,同时也是宦官之首,这位从龙两载的人物,支持当年的二皇子宫变,最终在宫变中输给文臣一族,宣德帝顺利登基后,大肆打压宦官,这才终于结束了越国宦官当权的时代。襄城公主算是这次宫斗的牺牲品。
温良辰当时不懂,以为是二皇子篡权,长大后才知道这事。王方这人虽然死了,但留下千古的骂名,曾经连徐正都栽在他的手上,如今还窝在三元山上下不来,可见其厉害。
不过,她的注意力又转了回来,曹太后的公主死了,和李太后又有何干系?她去寻李太后争执个什么劲?
温良辰灵光一闪,心中震惊,道:“莫非皇祖母的癔症……”和曹太后有关?
将李太后从皇后之位打下去,那时还是贵妃的曹太后,自然有机会爬上皇后之位。
温良辰咬牙切齿,眸色渐深,心道,当今的曹皇后便是个无耻的小人,身为姑妈的曹太后估计也差不离多少,没准李太后被刺激出癔症这事,还真和曹太后脱不离干系。
“郡主,郡主?”老宦官见温良辰严重走神,急忙出声打断她。
温良辰被他的声音唤回了神,理智重新占据主动地位,她猛然觉得方才的想法……实在是太过偏激。
如今没有任何的证据和证人,能够指正李太后的癔症是曹太后所为,她这会儿给曹太后扣上个大帽子,实在是没有任何道理。
想到自己差点情绪化思考问题,温良辰便觉得一阵心悸,心道,原来自己还不够成熟,一提起李太后和襄城公主,便容易激动。幸好这会儿没事,万一碰上何人,难保不准会胡乱说话,或是做下错事。
她端着热茶抿了一口,喉咙及胸口暖和变得暖和起来,温良辰向一脸纠结的老宦官又问道:“公公,你且继续往下说。”
老宦官颤着嘴唇道:“那时候襄城公主殿下夜间发烧,太医院判都前往坤宁宫诊治,谁料到小公主殿下也突然犯起了病,那头太医院派出太医并不善医治孩童,小公主当晚便薨了,曹太后痛失唯一的爱女,便怪在咱们太后娘娘的身上。”
老宦官还记得,那天晚上坤宁宫内简直得要翻了天,砸碎宫中不少名贵物事,闹了一整个晚上,曹太后披头散发红着眼睛从里头冲了出来,待他们进去之后,李太后已倒在地上抽搐不已,次日便开始变得奇怪了。
“公公,后来曹太后和皇祖母,便开始针锋相对了吗?”温良辰抿起嘴唇,心中震撼不是一点半点,原来李太后的癔症,和曹太后真有一定的关联。
老宦官想了片刻,皱着雪白的眉毛道:“曹太后本与太后娘娘感情极好,自那次争执以后,二人感情逐渐淡了下来,太后娘娘也一度消沉。见太后娘娘精神不济,曹太后对她不冷不热,即便后来成为皇后,曹太后也未曾为难过太后娘娘。”
背后说曹太后的过往,实在是太考校承受能力,老宦官紧张不已,整个身子都不禁抖了起来。他思绪回溯之时,猛地回想起后来登上皇后宝座的曹太后,以及那双精明强悍的眼睛,又是背后一凉。
还好温良辰未曾太过介怀,体谅他的恐惧,不去介怀他的失态。
没想到李太后和曹太后还有这桩恩怨,难怪曹太后每次看见襄城公主,一直是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的,连带着温良辰也经常受到那双迫人眼色的审视。
虽然没有得出造成李太后癔症的始作俑者,但是,温良辰至少知道曹太后对待襄城公主和自己冷淡的缘由,也算是一大收获了。
老宦官又在温良辰的追问下,说了些李太后在宫中的日常生活,大约都是些无关痛痒的线索,温良辰都将其一一记下,准备稍后再派人调查。
其实这些年代久远之事,能活到老宦官这个年纪的嬷嬷和宦官不多了,动手起来十分麻烦繁琐,除非当事人自愿配合,这才有可能挖出真相。可惜,李太后如今病症时好时坏,温良辰不敢去找她说这些话,将一堆旧事重新拉扯出来,谁能猜到她会发病成什么模样。
亲眼见证过李太后发病的温良辰,想起她的那副癫狂的模样,便觉得心痛不已。
至于拿着此事去问曹太后,那更是不可能之事。线索又从这里断了。
“我看公公今儿早上也乏了,公公年岁已大,先去休息罢,仪城今早练习之事便交由吕嬷嬷看管,公公午后方便再过来教授不迟。”温良辰揉揉太阳穴,一下接收如此之多的秘辛,将她弄得头疼不已,更遑论颤抖整整一早晨的老宦官。
“多谢郡主体谅奴婢。”老宦官颤颤巍巍地站起身,在丫鬟的扶持下,弯着年迈的身子,结结实实地给温良辰行了个礼。
温良辰这时才发现自己疏忽,赶紧站起来道:“不敢不敢,公公赶紧起身罢。”
老宦官眼底忽地闪过犹豫,张张嘴,一副似乎有话说的模样,向来敏锐的温良辰被搅得心烦意乱,此时又开始走神,未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