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九章,番外(一)(4 / 7)
“你姐姐回来,要有一篇话才是。”
父女两个人站在廊下说闲话,再让人打听端慧郡主的船几时到码头上。打听的人刚出去,院门外走进来康宁郡主,福慧郡主的第三个嫂子。康宁郡主把僖哥儿哄好,这就过来。
在廊下对着朱宣行过礼,康宁郡主就问出来:“端慧要回来,父亲再带我们去找猎好吗?我刚学的烤兔子,不多烤几次就忘了。”
家里媳妇们唯一敢对着公婆这样说话的人,只有康宁郡主。这个提议让朱宣兴致勃勃,一口答应下来:“等端慧到进家,再订下日子来。”
这是第三个嫂子,福慧郡主笑眯眯。三哥对上三嫂就是哄小孩子:“康宁,你又淘气了,看看晴姐儿,都比你老成的多。”
朱宣游兴一起,多是带着福慧和康宁郡主出去打猎玩上几天再回来。从他上了六十岁,妙姐儿再不让他去军中,朱宣闷极就是这个法子出去散心。问妙姐儿,她还不肯去,膝下一堆孙子,妙姐儿深刻明白自己这一阶段的责任就是祖母,伴孙子比伴外面野地要好。
康宁郡主很喜欢这样出行,从来说比在京里有趣,看过不少民情,这才算是长大一些,朱宣带着她们出去,为着让福慧见识,也为着让康宁了解外面的疾苦。康宁郡主以前从不知道,一个铜板也是有用的。
听到有人来回话:“姑奶奶进府了,”朱宣才带着福慧和康宁一起往房中去,在路上遇到胖倌儿和胖妞儿,福慧郡主再看看自己的四嫂,她成亲这几年,对着家里人,还是拘谨的很。
三嫂有三哥哄着,四嫂有四哥护着,家里哪一个人对着四哥说四嫂说不生孩子,四哥就要对着他急。父亲是从来不说这个,胖倌儿一成亲就把话说出来:“别天天对着我说孩子,哪一个哥哥对着我说这话,就过继一个给我。”
不想成亲这些年,到现在也没有动静,四嫂看到家里人就更慌张。胖妞儿在家里遇到人就垂下眼睛不敢说话。奉着公公和小姑子康宁先进去,胖妞儿和跟着胖倌儿进来。
妙姐儿看到他们进来,再看看胖妞儿,现在更不应该是胖妞儿才对,想到这里妙姐儿叹一口气,胖倌儿这孩子,怕人说胖冬天不让她加衣服,也不许她多吃,经常把胖妞儿饿的眼泪汪汪的,总算是减下来了。可是这孩子就没有,减肥会不会减出事情来,妙姐儿和朱宣交换一个眼神,孙子是有不少,为着每个儿子都有孩子,还是为胖倌儿要想一想才是。
“给你的药都按时吃呢?”妙姐儿对着小儿子媳妇道,胖妞儿更是拘谨,站起来回婆婆道:“按时吃呢。”
婆婆从来是和气:“你多吃些东西才是,别听胖倌儿,他有时候是个傻孩子。”胖倌儿在和康宁说一个街上新看来的古董,听到母亲说话,赶快接上来:“康宁胖了,母亲喜欢她吧。”
康宁郡主瞪了胖倌儿一眼:“不仅是我胖了。”生下来三个孩子的自己和二嫂顾冰晶,再就是大嫂雪慧,都胖了。
胖倌儿一句话引出来的一根竹杆儿,打倒了一片人。胖妞儿低头忍笑,四个妯娌里面,只有没有孩子的自己算苗条。
“多骑骑马,多动动就能好些。”经历过的妙姐儿不以为然,然后起了疑心,命胖倌儿过来往里间去。
外面的人没有觉得什么,康宁拉着胖妞儿还在说话:“父亲说带我们去打猎,你也去吧。难得你在家里呆着,军中也打猎?那是当然,”康宁郡主悻悻然:“可是和父亲在一起打猎,你经过几次。”
房中传来一声胖倌儿的笑声,,然后是妙姐儿略提高声音骂了一句:“逆子,”胖倌儿抱着头从房里出来,走到父亲身边去笑:“母亲要捶我呢。”
妙姐儿满面怒容走出来,坐下来继续骂胖倌儿:“你就是个逆子,表哥还不给他一顿。”胖倌儿对着母亲陪笑脸:“儿子知道错了。”
房里正在乱,外面丫头们回话:“姑奶奶进门了。”妙姐儿含着薄怒坐下来准备见女儿,不时地瞪一眼竹帘外胖倌儿的身影。
端慧郡主是两个年长的兄嫂一起到码头上接过来,两个孩子比晴姐儿还要大一岁,都是英俊少年,先进来看外祖母和外祖父。朱宣和妙姐儿一人揽住一个,拿红包给他们,妙姐儿气色这才好些。
还是看出来的端慧郡主想着母亲有什么气可生?自己回来她肯定高兴才是,母亲在信中频频对自己说福慧的亲事有多难订,让自己回来帮着拿个主意;再想想家里人,没有人会惹母亲生气,父亲还在不是吗?要惹母亲生气,只有胖倌儿。
“母亲看到我,还是有气色,难道是怪我一个人回来,”端慧郡主和母亲开开玩笑:“您女婿明天到呢,我没有把他藏起来。”
妙姐儿这才一笑,再手指着胖倌儿道:“你问问他就全知道。”兄嫂一起糊涂,朱睿问了一句:“胖倌儿又做了什么。”被父亲拦下来,朱宣也是怒色瞪了胖倌儿一眼,转过脸来对着端慧又笑容满面:“路上累不累,给你安排住在原来的院子里,福慧却要你和她一起住在我们隔壁,算一算也能住的下。”
端慧郡主归家,家里人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