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八章,温情(三)(4 / 7)
说的。
历年赏给石姨娘的首饰衣服,和石姨娘的私房都让石姨娘带走,额外赏的又有东西。朱宣是个通晓世事物价的人,觉得安置也不错,又在自己封地上事事有照应,不会有人来敲诈讹诈什么的,应该来说石姨娘一个人过是足够的了。
妙姐儿想一想还是回了朱宣,只要姨娘们不嫁人,月银按月送去。朱宣知道这个孩子一向是个好心肠的人,可是妙姐儿想得这样周到,朱宣当然是高兴的,想一想石姨娘临走时说的:“妾为王爷守贞。”
朱宣当时调侃妙姐儿一句:“你按月送钱,姨娘们还肯嫁吗?”妙姐儿也是含羞对朱宣道:“表哥,人人爱你,我也不例外,想想我这么爱你,也就可以明白别人爱你之心,人都不在眼前了,不是归我照顾,姨娘们不是年青的时候,嫁一个不良人,倒不如这样守着慢慢找一个好的。”
这些话本是妙姐儿得到朱宣的一心对待以后的真心话,让朱宣大为感动,当时就抱着妙姐儿道:“我的亲亲,表哥既然决定这么做,以后只疼你一个,决不变心。你向来是个好孩子,你要这么安置让别人看着也是我的体面。”
可是京里与封地上不同不是,所以眼前才有这么多的老古董出现,沈王妃只能演戏了,想想真心拿来当演戏,这全是你们逼的我。再看一看族长夫妻还是满面笑容,这事情是他们弄出来的,自己不来说,就把这些老古董长辈们弄出来。
真的是姨娘不想走,正儿八经的回过朱宣或是托人来回妙姐儿,这事情也并不难办,朱宣心里难道就没有想过姨娘们不愿意离开,如果真的是不愿意离开,也可以留下来反正是不见面。或是回过妙姐儿,也不是一定要扫地出门的人,再说京里这两位姨娘更是没有威胁,石姨娘和易姨娘跟王妃还能有点儿感情出来,京里的姨娘自王妃成过亲又见过王妃几面。
眼前欺人太甚,如果留下来姨娘,不是变成他们主持公道,沈王妃背后媚惑,王爷成了一时糊涂。妙姐儿心里在想着心思,面上依然是一片伤心,出力地忽悠着这几位白发老古董:“想想我自进门,并没有失德之处,怎么王爷就这么狠心把这样不贤德的名声让人来猜疑我呢?”
房里几位老古董面面相觑,房外差一点儿笑坏南平王,朱宣就知道京里不是这么容易开发,所以一回来就办这件事情。迅雷不及掩耳,人人措手不及。
这几位老古董自王妃有了世子以后,就屡屡对王爷进言过,姨娘们知道改过也可以接回府去。姨娘谢氏和纪氏在家庙上过着冷清的日子,不接触到外人,却是可以巴结一下几位老古董长辈,让他们帮着说说话。
不是知错能过,善莫大焉。一次风不行,多说几次,有如曹刿论战一样,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量变会引起质的变化。
朱宣对着妻子表情意,姨娘们要说王爷狠心,现在妙姐儿也跟着来说了。听说几位长辈要见王妃,朱宣当时没有拦阻,只是略停一下,自己就来了,如果一开始就跟来,估计这劝阻的话今天也不会说出来,而是要改天到王府里背着自己见妙姐儿了。反正这些人话不说出来是不会放弃的。
刚到窗外就听到妙姐儿的最后一句话:“怎么王爷就这么狠心把这样不贤德的名声让人来猜疑我呢?”朱宣强忍住笑,觉得妙姐儿还能应付,就立在窗下听壁脚,心里在盘算,回去打这小丫头屁股去,让她还泪眼汪汪地说表哥又打人,表哥才能解气。
现在连妙姐儿也来说表哥狠心,朱宣越想越好笑。听着里面继续在说话。是长辈们看到王妃这样“忧愁”,反而要劝了:“王爷想来是一时的糊涂,才做出来这样的事情,”是为了什么糊涂呢?
想来想去找出来理由了,一个长辈道:“王爷难道是要另纳新人,觉得姨娘多了不好听,所以才要打发人。”这个猜测得到大家的一致赞同,妙姐儿要不是用丝巾捂着脸装作忧愁,差一点儿也笑出来,真是猜得无边无际。
可是别人都是相信的,另一位长辈手里捏着颔下胡须,还要沉吟过才表示赞同这个无边无际的想法:“王妃膝下有了四个孩子,姨娘们也是年纪不小,想来王爷他另有心思也是有的。”言下之意,王妃不是二八年华,在古人的眼里,算是年纪大了。
这话当着面说得妙姐儿心里当然是不高兴,也正好借着这不高兴把刚才想笑的心思压下来,又重新是一脸的忧愁道:“长辈们说的是,那却是以后的事情,只是眼前王爷执意打发走姨娘们,让我时时忧心这眼前可怎么办?”
这个难题抛给长辈们,我是不当家,我x夜在忧心呢,你们看着要怎么办才好?真是想得出来,表哥打发姨娘只是为了另纳小星。家里没有姨娘,别人会说主母嫉妒主母不贤;要是姨娘多了,就象北平王那样,别人又要说过于好色。
亏了这些人想得出来这个理由,要是表哥听到不知道是生气还是会觉得可笑。
朱宣正在外面无声地笑,妙姐儿日夜忧心,夜里在表哥怀里睡得呼呼的,表哥怎么就没有看到是日夜在忧心。
听到这里,朱宣决定往回转了,小丫头演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