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八章,纷乱(十八)(6 / 7)
“盐,”朱宣先说一个字,用自己手里的筷子挟上一块腊肉,如水晶的肥肉自己咬掉在嘴里,如红玉的瘦肉送到妙姐儿嘴里,看着她啧巴嘴:“这肉咸的刚刚好。”
朱宣再往墙上凹进去的一个剑格里看一眼,那里悬挂着一把装饰用的剑,然后再说第二个字:“铁。”总结起来为一个字就是:钱。
妙姐儿觉得这腊肉略带咸味很好吃,自己又挟一块,与朱宣相反咬掉瘦的在自己嘴里,把肥的丢给表哥去,表哥不在家,这个。。。。。。喂猫好了,当然表哥比猫要有用多了。妙姐儿然后好奇:“象是出息很大。”一起这些人都来了。
“很大,”朱宣点头道:“布衣百姓吃不起肉,不能不吃盐。”税金丰厚之极。就是不归于各人管,这件事情十几年前也提过一次,先帝力顶群臣压力,毅然决定盐铁酒等税务归于朝廷,想当然耳,各地开采官盐力度就不大,私盐再泛滥,各地封主都当看不见,这从来是件很难管的事情。
正在咬筷子上又挟起来一块腊肉上的瘦肉,正在把剩余的半块肥肉往朱宣碗里送的妙姐儿听到朱宣说:“布衣百姓吃不起肉。。。。。。”,赶快冲着朱宣嘻嘻笑了一下,解释一句:“府里粥棚我天天都问一声儿呢。”
朱宣笑了一下,伸出手臂隔着桌子在妙姐儿小脸儿上摸了一把,然后挟菜喂她:“你吃你的,下午吃了什么?晚上对着汤坐着,那筷子是用来捣个不停的吗?”
“陪了晋王妃分吃完一盘子点心,估计她这一会儿在家里也吃不下去。”妙姐儿由已而推到晋王妃,陪她说话说多了就喝茶,喝多茶就吃点心,吃完点心再喝茶,难怪说应酬是件为难事,这样的循环下去,一天最好只拜一家客人,也只招待一家客人比较好。
朱宣嗯了一声,继续吃自己的饭。对面妙姐儿把汤湃上的饭捣到没心绪,就开始找理由:“这象牙筷子只是打滑,不怎么顺手,但是爱它雅致好看。”朱宣似笑非笑,不想吃的时候什么理由都能想得出来。
妙姐儿最终选择重新喝半碗汤,把那汤湃的饭放到一面儿去。话说是谁说泡饭最容易往下灌的,象是也有人说泡饭吃多了并不好。
吃完了饭两个人在房里并排站着往窗外看小雪飘飘,这一会儿时辰还早,就是夜市上去也还早。朱宣才开始慢慢盐铁的事情:“历朝历代都是有利弊的,出息是大,不过难以管理。私盐太多,私下里铸铁器的不比私下里铸铜器的人少。”
“为什么要私下里铸呢?是交了很重的税吗?”妙姐儿眨了一下眼睛问朱宣。朱宣拉起她的手道:“过来。”另一间依然是放了朱宣的一些东西,也是满满的书架,妙姐儿不去书房的时候也是从这里拿书,朱宣临时想起来也是这样的。
架子上取下史记,翻到平淮书,朱宣把书递给妙姐儿微笑:“自己看一看,不明白的来问表哥。”接过书的妙姐儿想了一下,对朱宣笑道:“表哥说饭后要消食的,等一会儿再看行吗?”
“那就放下来,加一件雪衣,在家里走走吧。”今天晚上打算对妙姐儿讲盐铁,朱宣想想还是不要出去了。出去玩不过是换个地方,人多热闹另有一番感受。家里的灯也不差了,只是人不如外面的多,而且没有外面那么多热腾腾的小吃罢了。
“让厨子准备点宵夜,候着我和王妃回来吃。给王妃取雪衣来,再去问问小王爷们和小郡主出不出来赏灯。”朱宣吩咐完丫头,人多总是热闹。
如音给王妃取一件大红色绣瑞草的斗篷出来,燃了手炉送过来。朱宣携着妙姐儿的手走出院门,去请小王爷们和小郡主的人回来了,在院门口打一把油纸伞回王爷王妃的话:“太夫人说白天亲戚们要来赏灯,人一定多,不让小郡主出来,拘着她学礼节呢。
世子爷和毅将军在跟钟将军作什么呢,也不出来了。老侯爷和闵小王爷下午出去天桥底下听书去了,还没有回来。”
朱宣一一听完了,携了妙姐儿继续去看灯,说了一句:“我一时起兴,居然个个不赏光。”妙姐儿两只手抱着手炉,雪夜里仰起脸来对朱宣笑:“表哥,不是还有我,我总是陪你的。”
柔声的朱宣道:“是啊,还有妙姐儿陪着表哥呢。”然后想想人多才好玩,回身对身后跟着的人再吩咐一句:“家里不当值的人,都可以来看灯。”
丫头们抿着嘴儿笑着答应,妙姐儿笑道:“表哥,不用你说,不当值的人当然都在。”临近过年只有几天,亲戚们白天都来求了太夫人,说晚上进府里来看灯,何况是家人们,当然不会放过这样一个近水楼台的机会。
朱宣也失笑了,觉得自己有点儿犯糊涂,用手拍拍额头道:“我只想着妙姐儿喜欢热闹,不想问出来一句糊涂话。”转而欣慰道:“这样也好,不请自来也有佳宾在其中。”
走出二门,果然是人不少。家里宴一次客,都有上百人居多,就这还有没有来齐全的,有些人总不好意思一家子人都来,就只来一个人。亲近的,来蹭饭的是一家子人都会来。这一会儿看灯,眼前又象是上百人都在,朱宣今天反而高兴,这就和在外面看灯一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