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九章,夕拾(十一)(6 / 7)
沈玉妙这才想了起来这件正经事,神色有些黯淡了,伏在朱宣肩膀上,道:“我刚才去书房找表哥,看了京里发来的公文。”
听了朱宣放柔了声音劝解:“皇上重病,想我回京去呢。论理也该去看一看,足足的两年没有回京去。今年在京里过了年再回来。”
这一年之中,沈玉妙不时听了这样的消息,去年秋末,皇上也是秋痢发作,也有让表哥回来的意思。今天又是秋痢发作了,看来身体也不怎么好的样子。
下午书房里看了京里的公文,还有一封卫夫人的来信:“。。。。。。皇上病榻之上,有思念王爷之意,比去年还要更深。。。。。。”
沈玉妙轻轻叹了一口气,过了一会儿又笑道:“母亲一定高兴,频频来信问了孩子们,还有睿儿,”一提了世子朱睿,就是高兴的:“睿儿同毅将军一起来问我,京里什么地方最好玩。就是我,在京里住了两年居多,也没有好好玩过。”不停的就生着孩子,沈玉妙也有些向往了:“西山我的园子,是我自己收拾的。”
然后看了含笑看了自己的朱宣,不说话了,朱宣低低的笑了出声,重新搂紧了,在妙姐儿耳边低声道:“回了京里,表哥还是表哥。”
沈玉妙懒懒的答应了一声,心里却不相信。只是自己想了,京里的那些贵夫人们,又是几年过去了,会不会都变得又老又丑。
而自己,当然还是一朵水灵灵的鲜花。恢复得还是不错的。这样想了,才抿了嘴儿一笑,伏在了朱宣怀里,一一想了韩国夫人。。。。。。这些人,还有那位慕容夫人,应该五十多了,该是老妖婆了吧。
朱宣订了秋天进京,水路快又方便,仍然是坐船,妙姐儿早早就开始收拾去京里带的礼物,也是忙得不行。
世子朱睿一放了学就到母亲房里与毅将军在锦榻上写字看书,听了母亲吩咐了人备办东西。
闵小王爷坐在母亲身边,听了她说话。端慧郡主则在地上一会儿走来走去的,看了哥哥们写字。
见朱睿用一个玉笔架,端慧很喜欢,伸了手要去拿,朱睿忙接了妹妹那只手,笑道:“染了墨了,等我先干净了再给你。”
端慧郡主这才做罢了,看了一看又转过去母亲身边,拨拉了她手腕上的一对镯子,一面对了母亲要求:“回京里要吃糖葫芦,祖母送来的那一种,要自己去买。”
沈玉妙笑着低了头道:“小郡主不能乱出门。”端慧立即就摇了头:“哥哥出门。”朱睿与毅将军在榻上都吃吃笑了。听了母亲笑着劝解了:“哥哥不一样。”
这样的话一点儿也哄不了端慧郡主,还是摇了头道:“母亲也出门,跟了父亲出门,我也跟了父亲出门。”
沈玉妙笑着叹气,表哥把女儿宠得不行,只要说一句,表哥就要旧事重提一下:“表哥对了你,不也是这样的。”
朱睿写完了字,一个人就拿了玉笔架去池子里洗去了,指派给世子的一个小丫头忙跟了后面笑:“世子吩咐了,我来洗好了。夏天水更冷,万一世子弄湿了衣服可怎么办?”一面伸了来接。
朱睿不肯给她,摇头道:“妹妹要的,我自己来洗。”洗完了自己拿了回去自己房里,看了一看还没有干,用丝巾擦了,玉笔架表面用手摸了,还有点儿潮乎乎。就摆在了桌子上晾一下,打算一会儿给妹妹送去。
“世子爷,王妃有请,给世子做了一身衣服。”如音笑吟吟在门外请朱睿过去。朱睿一听就高兴了,一面走一面问:“是母亲绣的那个五福吗?”
来到母亲房里,看到母亲手里正摆弄了一身衣服,果然是母亲手绣的那一件五福,是妙姐儿抽了一点儿时间随意绣了一件东西,原本不知道做什么,或是该给了谁做,世子一眼看到了,就磨着母亲给自己做了一件衣服。
这一会儿看了心里高兴的不行,自己解了自己的外衣,因为天热,里面只有一件短衫,就这么过来了。
沈玉妙含笑为儿子套上了衣服,整理了一下,细端详了才笑道:“有些宽大了,你正在长身子的时候,明年也能穿。”
朱睿心里高兴,但是人犹不满足了:“从今儿到明年,母亲难道就一件衣服再也不给我做了。”沈玉妙用手指在朱睿额头上点了一下,笑道:“还有父亲呢,弟弟和妹妹就不给了吗?”朱睿分派的很停当,小声的说了一句:“不是有针线上的人。”那些人又是做什么的?件件衣服都要母亲自己做。
看了母亲伸了手解自己身上的新衣,朱睿往后退了一步,笑道:“我先穿一会儿,晚上再解下来。”沈玉妙好哄了一下:“等回京的时候再穿也是一样的。”也没有哄下来。只能看了朱睿穿了衣服乐滋滋的出门去了。
一身新衣服的朱睿一出了门,廊下母亲房里的丫头妈妈们都喝彩:“世子今天真是精神。”朱睿更是得意了,看了一旁的凤仙花旁,毅将军陪了妹妹端慧郡主正蹲在地上玩,这才想了起来,给妹妹洗干净的那个玉笔架。
当下打算先回房去拿那个玉笔架来给妹妹玩去,刚走了两步,突然想起来端慧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