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六章,重圆(十)(3 / 4)
有一箭之地,在垂花门松了她的手,微笑了:“去吧。”
看了妙姐儿对了自己行了礼,不是很乐意也不是不乐意的随了引导的人往殿上去了。朱宣轻轻吁了口气,如果我战死沙场,妙姐儿总要自己去理事。
他负了手,朱寿还紧跟在王爷身边,看了王爷越发的佩服,王爷成亲以前把王妃接了来,本来是一个温婉的人儿教导成一个玉人儿,现在又让王妃上殿理事,一个月下来也是四平八稳的。
朱宣心想,跟了王爷后面学,总是学不到他的一成去。想想得意,如果是北平王或是靖海王的王妃,就是上殿去理事,也不如我们家王妃这样有威仪。
看了王爷回转了,朱寿也回转了,殿上的事情总是有别人来回的,朱寿要去给王爷倒酒,虽然感觉出来王爷心情不佳,可是也钦佩他的好酒量。
沈王妃上了大殿,昂然地迎了百官的眼光,看了他们不无失望,心里冰冷了,脸上却还是微笑。
这起了男尊女卑的官员,私下里有多少书信呈给了表哥,说牡鸡司晨,是为不妥。沈玉妙一一看完了,当然气得不行,她在殿上坐了下来,中间空了表哥的座位,缓缓看了殿上的百官,微笑了道:“有什么事情要说吗?”
当然是有事情要说的,一位大人就出了班,禀道:“苗寨吴龙头人,一向是年年供奉了,今年说是家务纷争,茶叶,苗锦,都没有了,请王妃禀了王爷,派官员去安抚则个。”
他刚站回来,一员武将站出了班,雄纠纠气昂昂:“苗人一向狡辩,不供奉就是不对,王爷也是用兵马压了他们,请王妃禀了王爷,派一支轻兵,杀他个服服贴贴才是。”
沈王妃不例外的看了这一班文官与武将开始争论了,也不例外回自己话的时候,总要说一句请王妃禀了王爷去。
她在大殿上看了一个遍,轻启了红唇问了一句话:“阮大人今天又不在?”
殿上的值日官立即过来跪下了:“禀王妃,阮大人一直是病中,说是受了风寒,总是不见好。”沈王妃没有一点儿不高兴的样子,只是淡淡说了一句:“那再让医生们去看了,阮大人上了年纪,风寒难好也是有的。如果再不好,我就去看看他了。”
立即就有人跪了出来行礼:“多谢王妃恩典,家父上了年纪,偶染小恙,痊愈需要时日,王妃亲自垂临了寒舍,寒舍简陋,渐不能迎驾。”这是阮大人的儿子。
沈王妃就笑了一下道:“既然如此,请代我问候了阮大人。说我见不到他,到觉得有些空落落的。”
看了阮大人的儿子谢了站回班里,沈王妃微笑了,这位阮大人在南疆已经是第四代了,这附近苗人,布依族等少数民族的情况他最清楚,族中也有与这些少数民族通婚,在表哥封王以前,一直是这位阮大人在南疆最大。
自从新年见了一面,听说以后是自己上殿理事,这位阮大人就此称病了。沈王妃都还知道他具体是长的什么样子,新年上殿来一大批官,听说了自己以后要上殿理事,一下子病倒了几个。
后面看了风向的又病倒了几个,好象自己又成了瘟疫一样,一上殿来就传染了这些人。
这件事情丢开了,沈王妃又开始刚才的话题,问刚才说话的人:“曹将军,你刚才说的意思是发兵去镇压?”
曹将军重新出了班,躬身道:“王妃有所不知,这些苗人,怒族人最为不开化,他们自有自己的规矩。王妃可以去禀了王爷,这些夷人无法无天,只有打下来一条路可行。”
沈王妃又笑了一下,只要和我说话,都要带上了一句,去问问王爷去。
曹将军话还没有说完,那位小阮大人,阮大人的儿子就出班了:“吴龙头人对王爷并无二心,一向是年年供奉了,只是今年因为家务事情,一直纷扰不断,所以供奉断了。王妃若是一意孤行,派兵去打。
吴龙头人固然是不敌王爷的精兵,可是苗乡四方多少寨子从此寒了心。依我看来,应该派了人去安抚,再帮了吴龙头人解决了家务事情,倒可以安抚了他。”
沈王妃也微笑了,阮氏一族,是与苗人有通婚的。看了文官武官在殿上争论了起来,一个主安抚,一个主战。
不过人人都是一个意思,请王妃禀了王爷去,再作定夺。沈王妃笑得嫣然了,我当然要去问了表哥,可是这些人话里句里的意思,没有一个人拿我当回事。
不拿我当回事也没有关系,叔可忍婶可以忍,可是不拿我当回事,做事情就未必会尽心,沈王妃不动声色的看了殿上文武官员闹成了一团。
这才慢悠悠说了一句:“你们都说的很对,是应该去问问王爷,请他定夺。”
随了这句话一说出来,百官立即不争了,看了王妃一起躬了身子:“不知道王爷近日身体如何,何时能上殿理事?”
沈王妃觉得自己在百官眼里就象是把权的慈禧了,只能更是微笑了道:“王爷身体一直欠佳,多年伤病不是一朝一夕调养的好的。有什么事情都对我说吧?”
看了百官都黯淡了神色,象是没有了主心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