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1 / 2)
宋进的那位捕快朋友常年在燕京呆,虽然颜如玉不怎么出相府,可他也是认得的:“这你就不知道了吧?这神仙一样的小公子,是颜相唯一的公子,可不得了。”
宋进一口一口喝着酒,听着他的那位朋友讲这位小公子如何了得,脾气品性如何,讲了足足有一个时辰。
他不怎么能记得人,可是颜如玉的那张脸就好像印在了脑子里一样,挥之不去。
当时也没有多想,不过只当是印象深刻些罢了。须知话本里头写的,墙头马上,知君断肠,这种事情,都叫做一见钟情。
那时候的宋进不觉得,他压根就没往这儿想。
他的那个朋友也不是个靠谱的,宋进向他问罢了颜如玉,又问能不能跟他一起做个捕快,也算是有份职业,不至于整日在江湖上东跑西窜,风餐露宿。
他那位朋友想了想,寻思着宋进的功夫这样好,做个捕快太屈才,又恰逢那年正好是两年一次的大举,就撺掇着宋进去参加武举。
“拿个状元回来,可比做个捕快好多了。”
宋进想了想,深以为然。
擂台在燕京摆了三个月,从春末,一直到了秋初,宋进一路过关斩将,轻轻松松进了前五,与此同时,文举也告一段落,只差殿试。
殿试那天,宋进站在高高的擂台上,远远看见了一个人,颜如玉,他着了件白袍子,走在众人前头,参加殿试。
明明那么多的人,又隔了那么远,几乎连脸都看不清,可宋进就是一眼看见了他。
很长时间之后,宋进都还记得,那日暑气才退,天空一碧如洗,颜如玉风姿高华,带着大家世族子弟天生的贵气,看都没看一眼,就将宋进以后的人生击落在他手里。
两个时辰,一场殿试,宋进众望所归,颜如玉蟾宫折桂。
少年子弟,春风得意。
下面的一段,和颜如玉讲得一般无二。
只不过颜如玉的口中,宋进什么都不知道,而林景口中,宋进是故意的。
他知道颜如玉讨厌别人拿他名字做文章,所以他故意说出了那几句话,他知道颜如玉是颜相唯一的小公子,所以他故意揽住了他的肩膀问:
“嗳,你是不是和那老头有关系,怎的官品比我高?”
果见颜如玉气得脸上晕出一丝红晕来,看他明明气得咬牙切齿还忍着叫一句:宋大人。
那个时候的颜如玉,还不是如今这副模样。
虽耳濡目染学了不少官场的客套场面,但毕竟他才十六岁,满肚子的学问,天真又执拗,也自视甚高,所有的情绪都隐隐写在脸上。
当晚宋进留了心,琼林宴上果见颜如玉伸出了手。
宋进大大咧咧,可是常在江湖,没有几分精细,早就不知身首何处了,于是使了个坏心眼,泼了颜如玉一身的酒,然后摆出呆子像来,看他独自在一旁咬牙切齿。
直到后来宋进拉着颜如玉喝酒,颜如玉还问起当晚琼林宴上这一段小插曲,宋进愣一下,苦着脸:“你知道的,我平日里什么都好,就是记不住人,那晚你又换了衣裳,我哪里认得?”
宋进的确有这么一个毛病,颜如玉就信了,还狠狠地嘲笑了一番他所谓的什么都好。
琼林一宴,宋进就知道颜如玉和自己杠上了,他只当不知道为何,每日下了朝,总要和颜如玉你来我往那么一番,看他气呼呼又得意的小模样,宋进就忍不住高兴。
直到那天,宋进喝酒走到半路,一个不慎,叫颜如玉给制住了,酒喝得不少,他不服气,要再比一场,颜如玉这边刚刚答应了,宋进刚站起来摆好架势,颜如玉就倒下了。
林景说到这里含糊其辞,显然不知道为什么好好的,颜如玉就忽然昏倒了,秦书是知道的,几句带过,让他跳过这一段。
后来两人便渐渐关系好了起来。
宋进喜欢喝酒,毕生所愿乃是尝遍天下美酒,他知道,最好喝的酒要去哪里找,去楼里,各种美酒,甚至一坛千金,只要想,只要有银子,就能喝得到。
颜如玉不喜欢喝酒,也不愿意跟着宋进整日里往楼里跑,堂堂丞相家的公子,整日里逛花街,喝花酒,成什么样子?可是宋进打定了主意,非要拉着他。
颜如玉无法,只得跟着,后来宋进竟然发现,别看颜如玉没有喝过酒,可是酒量却好到令人咋舌,这之后更是变本加厉,有酒非要和他对饮,往往颜如玉还没有醉,他就醉了。
宋进这人,没有人推着,就是个不会往前走的。
渐渐喝酒喝熟了,往楼里跑,一来二去的,宋进发现,颜如玉渐渐对着个女孩子上了心,会学着关心人了。
宋进怎么想怎么觉得心里不是滋味,又没个可以说这话的人,他自己纠纠结结,喝酒也不拉着颜如玉了,一个人喝到烂醉,天黑到天明。
一开始颜如玉还不怎么觉得,后来有一回,宋进喝酒回来,被颜如玉拦住了,颜如玉怒气冲冲,质问他。宋进不说话,看着颜如玉嘴一张一合,听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