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2 / 3)
好了,只能到了那里看了再说。
这水涝说治也好治,南方水道本就多,一堵一疏,修几条水渠便也好了,现在看来大约是地方官员不怎么作为,修水渠草草了事,或者根本就没有修。
年年上折子,年年拨款,不知道这赈灾拨款银子都去哪里了,冷冷地看了身后的几个官员一眼,颜如玉心里冷笑。
后面的几位大人冷汗连连也只能赔着笑脸。
“进镇子吧。”
秦书在一旁凑过去同他咬耳朵:“我方才来的路上,在后面同几位大人说话,这里年年受灾,说是雨季过了,水便渐渐退了,你说为什么这时候要我们来治理?”
秦书声音压得极低,颜如玉堪堪听到,斟酌了一下。
“我来的时候也想不太明白,总之你要小心,别出岔子就好。”
秦书点头,指着脚下的积水。
“你有好的法子吗?我问了问,雨季再过十来天大约也便过去了,现下七月中旬,到了八月雨水便会退去。”
只是到了那会儿,这淹的地方又该绝收不少。
颜如玉法子不少,只是一时也不知道用哪个比较好。
“一时半会儿的也说不清楚,我们到了落脚的地方再看看吧。”
众人一声不响地赶路,入眼所见全是水,还有耳边刷刷不绝的雨声,秦书几日燥得慌的心渐渐随着雨声安静了下来,走路的空打量了四周的环境,若是没有积水,这儿倒是好风景。
落脚的是这镇上的一户农家,三口,一对夫妇和一个五六岁的男孩,听说是燕京来的官员,躲在一旁拘谨得很。
颜如玉难得和颜悦色,牵了那孩子的小手,蹲在地上,温言温语和那孩子说话,眉眼温和可亲,像水似的,看得秦书咋舌,心道真是翻脸比翻书还快。
其他的大小官员和侍从分散到了各户,镇子小,颜如玉和那孩子说话的空,镇上的陈县令就先去后面拜访了几位大人,李州府三言两语将他打发了,连秦书颜如玉的面儿都没让他见一眼。
秦书和颜如玉在内间说话,商量着用罢中饭去河堤上看一看,顺便看一看四周的地形,要怎么疏一疏沟渠,要在哪里动手,这些都要一一查看了才好确定。
秦书不大懂这些,可是颜如玉懂,他想着来都来了,不管百里璟存的什么心思,水还是要治一治的,至于自己,就像颜如玉说得那样,小心些总没错。
午饭是清粥小菜,一荤一素,每年这个时候,镇子遭水,集市也不开,一荤一素已经是这一家三口能拿出的最好的吃食了。
小夫妻说什么也不和他们两个一起用饭,倒是那小孩,一双眼睛骨碌碌转,秦书便给他让了个空,让他在两人中间坐下。
欢天喜地坐了,小手握着筷子,模样逗得秦书直笑,让他想起了西北账房的儿子,一样可爱。
一顿饭的功夫很快就过去了,两人一刻也不敢耽搁,披了蓑衣,就往外走。
“先去河堤上看一看,看这河堤筑得如何。”
秦书点头,手上系着扣子:“也好,可是不知为何,我总是心神不宁的。”
颜如玉压低了声音嘱咐:“无妨,你多留些心,只要自己小心便好,不用顾忌着我。”
秦书还想说什么,颜如玉已经迈开了步子,吩咐随行的将士去后面叫其他人,总要有个人带路。
只带了两个随行的将士,还有那位李州府,路实在难走,深一脚浅一脚的,水没到脚踝处,走了一会儿颜如玉已经是气喘吁吁,放眼望去,雨中大地一片迷蒙,只能看见堤坝蜿蜒。
每到雨季,堤坝上总会有巡逻的士兵,万一哪里决口,也好及时防备应对,因此要找预留的堤口才能上去,否则这堤坝又高又陡,加上下着雨,着实不好上。
“李大人,我们为何要绕这么远的路到这里来看?”
领路的李州府呵呵一笑:“秦将军有所不知啊,这已经是最近的路了,西面路难行,现在怕是不能过人,是以稍稍绕了些。”
秦书看向颜如玉,颜如玉几不可见地点了点头。
两人爬上堤坝,一时之间只见滚滚的渭河水奔流东去,雨声夹杂着渭水拍击堤岸的声音。
秦书站在堤坝上,望着滚滚的河水,突然想起在西北打仗的时候,冲锋陷阵保家卫国,将敌军斩于马下,何等的快意潇洒。
一旁的颜如玉,神情如常,看了一会儿堤坝走势,因地势高,也正好一并将地形看了个清楚。
说来也是奇怪,在这个当口,秦书忽然有些想明白了颜如玉和赵子宴,颜如玉说过,男儿生于世,志在四方。
想来赵子宴和他虽然不在战场上冲锋陷阵,可是他们胸中有千军万马,山河万里。
想到这里,秦书对着看过来的颜如玉一笑。
颜如玉看着他难得笑成这个模样,和那人有三分的相像,怔了一怔,奇怪道:“你笑什么?”
秦书依旧笑,见几位大人都没注意这边,便小声凑过去:“没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