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北疆风云 第三百四十六 最后选择 (2)(3 / 11)
,那群陪着李功伟一起狩猎的少年郎大多是南朝的勋贵子弟。
像是因为熟悉的缘故,这帮少年与皇帝相处也不怎么拘束礼节。大伙称呼李功伟也不称“陛下”而是唤“三哥”李功伟对少年们也不称姓名而只称绰号:“老五”、“小六”、“阿七”、“老幺”……
孟聚不知道这些少年的身份,但看他们自信昂扬的样子,孟聚相信,这帮人的家世都该是非同一般的。看着李功伟和伙伴们前呼后拥意气飞扬的样子,孟聚恍然间真有种感觉,自己是回到了前世。与同伴们出去郊游一般。
进膳的地方是在山腰的一处凉亭里,当李功伟一行抵达时候,亭中的宴席已经准备好了,几张餐桌摆在亭中。
李功伟带着孟聚一同入座:“来。孟将军,坐这边,靠近点,与朕说说话。苏学士。你也坐,你一去北国半年。朕也好久没见你了。”
看那张餐几是仅次于主桌的位置,孟聚微微踌躇,但还是应下了:“既然是天子赐坐……微臣惶恐。”
道谢后,他就安然坐下。
看着孟聚坐得平稳,腰板挺得笔直,目光平视,不卑不亢,李功伟心中暗暗赞许——天子之威,这不是开玩笑的。那些初次觐圣的朝臣,尽管有些也是堪称悍将的人物了,但他们第一次觐见时候,要不是紧张得全身僵硬象个牵线木偶一般,要不就战战兢兢汗流如浆,举止失措是正常。而象孟聚这样,初次觐见便能表现得礼仪周全又自然从容的,李功伟确实很少见到。
“看来这位征北将军是经过大场面的,倒不是一般粗莽武夫呢。”
李功伟看着孟聚,他笑道:“孟将军从北国而来,今天来得匆忙,朕这边也没事先准备北方菜肴。这江南饮食,倒是不知能否合将军胃口呢。”
“让陛下费心了。微臣行伍出身,已是习惯了风餐露宿,受得了苦,什么都能吃。江南美食闻名天下,今日微臣能受陛下赐宴,一饱口福,已是十分感激,陛下不必为微臣担心的。”
“那就好。孟将军放松些,尽管自便,不必拘束。”
尽管只是在野外的便餐,但这一顿可并不简单,身着青衣的内侍们将菜肴流水般端送上来,十几个大大小小的菜肴转眼工便摆满了孟聚面前的桌几。因为是野外的便餐,也没那么多的规矩,仁兴帝只是举杯道了声:“孟将军,还有诸君,都请随意便是。”
孟聚举起了杯,学着众人一同回应道:“恭祝圣安!”
然后便开始了进膳。孟聚在大魏那边担任高官,但却一直在军营里过着行伍生涯,也没机会见识过上层贵族生活的奢糜和精细。江南的饮食风味与北疆大不相同,看桌上的菜肴,倒是有小大半是水中的鱼、贝之类。好在比起后世花样繁多的菜谱,南唐烹调技艺倒也不是很复杂,所谓宫廷菜肴也只是食料比较精细罢了,做法倒大多只是平常的蒸、煮、炖罢了,所以孟聚倒也不至于闹出什么笑话来。
与北方不同,南唐宫廷进食秉承食不语的规矩,约莫两刻钟功夫,大家都吃完了。李功伟挥挥手,内侍们上前撤下去餐几,又端上了净盘、洁巾等用品,让众人净手和洁口。
等这些忙完了,仁兴帝把那那位被称作“老五”的高个子勋贵子弟唤到跟前,对他说了几句,那老五应道:“三哥,吾知晓了。”
说罢,他退下招呼了一声,众位勋贵子弟便纷纷跟着出了亭子,沿着山道继续往高处攀去。望着他们的身影渐渐远去,仁兴帝笑着向孟聚介绍道:“老五是博阳侯世子。虽然性子豪爽,但他为人豪爽,交游甚是广阔,这个朋友,孟将军以后倒是不妨一交。”
孟聚颌首:“是,微臣谨遵陛下旨意。”
“呵呵,这里不是宫中,将军不必那么拘礼,将军是何时到江都的呢?”
“微臣今日刚刚抵达江都。便立即前来觐见圣上了。”
仁兴帝瞟了苏墨虞一眼,目光中不无责备之色,苏墨虞脸露苦笑,却是无法解释。
“孟将军初入江都,未洗风尘便立即来见朕。这番诚挚心意,朕已经明白了,只是这未免显得我们有些慢待贵客了——墨虞,孟将军在江都的住处,你们是怎么安排的?可不能亏待了他啊。”
苏墨虞出席,他应道:“陛下,关于孟将军的接待安置一事。此事还得请陛下定夺。”
“咦?”
李功伟扬扬剑眉,他望着苏墨虞,目光中已经流露出不满:这点小事,还要朕来定?”
“陛下。因为孟将军身兼兵部、枢密院、北府和禁军各部的差使,各衙门都称自己有接待之职。在抵达的江都北岸码头,各部的堂官便为此争执不下了。倘若陛下不圣裁的话,恐怕他们还会继续争执下去的。”
李功伟恍然。他哑然失笑:“原来如此。”
他沉吟片刻,笑道:“孟将军。你与各衙门之间的公务,朕就不便过问了,任由你们自行交涉。但款待你之事,此事无关朝政,朕还是可以插手说上两句的——这样吧,淮阳侯杨敬半年前犯事被夺爵了,他的府邸也被公中收回了。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