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北疆风云 第二百八十二 突袭(3 / 4)
坚定了自己怀疑:默寒部并非孤立地进入边墙区。在他们身后,还存在着突厥部的主力兵马随后。
有经验的兵家老手都知道,埋伏之所以能成功,并非因为伏兵潜伏得多隐蔽,大多数原因只是因为对手想不到他们的存在。但反过来说,只要确定了伏兵的存在,那要找到伏兵的所在,这也并非很难的事。
对孟聚来说。这就更加容易确定了:伏兵肯定就在默寒族的半天马程以内。否则当默寒族被攻击时,他们就来不及救援和埋伏。要在默寒族的五十里以内,又便于隐藏兵马的地方——孟聚询问熟悉当地地形的向导们,他们都异口同声地说:“这样的地方,只有青山谷了!”
于是,东平兵马掉头猛扑,他们经过骆河原,经过野狼原。他们绕过了正在放牧的默寒部,直扑青山谷。为了保守秘密,大军过处,人迹皆绝。一路上,凡是碰到这路兵马的牧人部落,全都遭了殃。问取口供之后,魏军一个没留。全都干脆利索地让他们做了刀下亡魂。
三天功夫里,东平兵马连续赶路二百二十里,于十二月一日清晨时分赶到了青山谷外。
“青山谷”说是山谷,其实不是,只是一线连绵丘陵形成的一片起伏地。因为丘陵起伏,树林茂盛,确实是草原上潜伏兵马的好地方。看到谷外大片的人足和马粪痕迹,这时候,即使最固执的人都相信了孟聚的说法:在这山谷中,确实潜藏有突厥人的大批兵马。
东平兵马在丘陵地外只休憩了一个时辰,然后,孟聚马上趋兵入内——不派斥候,不派前锋,就这样直冲入内,这种破釜沉舟、不留后路的决心,让那些最老练的将军都感到吃惊。
可汗的王帐并不隐蔽,东平兵马绕过了一片丘陵和树丛,很快就被发现了地平线上那片连绵的营帐和突厥的金色狼旗。恰在这时,天空中密云弥补,雷声隆隆,风雪大作,天昏地暗,望不见二十步以外的情景。看到这一幕,全军将士都精神大振,深信魏军受天庇护,此战必胜。
都是身经百战的老兵了,无须多说,孟聚下了几个命令,战斗序列立即摆开,王虎领着三百具重型斗铠配置在中线,左翼是徐浩杰的快速轻型斗铠,右翼是齐鹏领着的快速斗铠群,而孟聚亲领着一百名铠斗士在第二线压阵。虽然眼前的营帐连绵十几里,但孟聚坚信,凭着自己麾下这精锐的过千斗铠,已足以摧毁一切敌人,哪怕牧人兵马有着十万之众也不足为惧。
面对列好的阵的兵马,孟聚做了非常简单的动员:“狠狠地杀,为了我们,也为了我们的孩子,让那帮吃羊粪的蛮子完蛋去!”
午后时分,东平军从隐藏的丘陵后绕了出来。大军展开了双翼,黑色的斗铠大潮犹如一道恣意放肆的铁流,向着王帐凶猛地涌去。大军扑到两里开外,王帐里才响起急促的示警哨声,随后涌出了几千魔族骑兵,中间只夹杂着很少的斗铠。他们没有列阵,就这样乱七八糟地迎了上来,在远处飕飕地放着箭,箭矢如骤雨般飞了过来,打在斗铠上,发出叮叮当当的响声。
但重铠们并没有损伤——重型虎式斗铠,这是专门为了冲阵、破城而特制的杀戮兵器,怎可能被流箭飞矢所伤?轰隆声中,重铠大队整队突进,猛扑而前,白亮的刀光如墙一般滚滚而前,号哭、惨呼之声密集地响起,血光冲天而起,当头一排的牧人兵被连人带马被砍成了两截。在那沉重的佰刀面前,铠甲也好,盾牌也好,统统不堪一击,佰刀的每一次落下,总要激荡起血光和惨呼。
在斗铠压倒性的力量面前,魔族兵马抵挡不住。他们被压得步步后退。他们被杀得横尸遍野,即使他们付出了最大努力,做出了最坚决的牺牲,但他们连阻挡斗铠片刻前进都办不到,就像小孩无法阻挡巨人的前进一般,踩着他们人马血肉模糊的尸首,斗铠队轰然向前,那不可阻挡的巨力推着他们、压着他们,他们倒退而回。一直退到了大营跟前,直到无路可退。
当那些最勇敢、最坚定的王帐战士都惨死在魏军刀下后,剩下的魔族兵再也抵挡不住。他们轰然发出一声喊叫:“逃命啊!”
他们失魂落魄地丢掉了兵器,丢下了刀剑、刺枪,一窝蜂地向后逃逸。但两翼都被魏军的轻型斗铠堵住了,他们无处可逃,只能向自家的营帐冲去。
那数以千计的逃散牧人兵,他们在生死之际迸发了巨大的力量。竟是一下子把自家的营帐外围的栏杆给撞翻、掀倒了。他们从自家的平民区冲过,撞翻了自家的帐篷,策马踩着自家的妇孺和小孩,拼命地往回逃,甚至不敢回头望一眼身后追杀而来的那些黑色恶魔。
这数千牧人骑兵的抵抗,也是这场战斗中东平兵马碰到的唯一有组织抵抗了,他们逃回自己营中,于是魏军斗铠随之杀入。战斗于是在营中继续展开。
当孟聚领着亲卫兵马进到大营的时候,他看到了兵荒马乱犹如地狱般的情景。尖叫的逃散的人群黑压压一片,尖锐的惨呼声铺天盖地,无数的帐篷在烈火中熊熊燃烧着,滚滚的黑色烟柱冲天而起,熊熊大火中,热浪滚滚而来。
到处响彻一片叫嚷:“魏狗来了。快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