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北疆风云 第二百二十五节 遗愿(4 / 6)
………………………………
十一月十九日,天气阴沉,小雪连绵不绝。
早上,孟聚出门时,廉清处督察欧阳辉、搜捕处督察宁南、军情处督察许龙等众位中层军官已在门口候着了。大家都穿着一身纯黑的制服,神情很严肃。
这种场合和气氛,也不方便寒暄,孟聚冲众人点点头便算是打招呼了。他望向欧阳辉。后者会意地站前一步,低声报告:“镇督,我们己经通知苏镇督了。她已在住处恭候。请允许卑职为您带路。”
省陵署的院子很大,从孟聚的住处到招待贵宾的小楼足足走了一刻钟。天上下着密密麻麻的雪,寒风割脸,一路上,军官们都保持着沉默,没人说话。
事先已经通知孟聚要过来了,苏芮同知镇督早早就迎出门来。
孟聚远远就望到她。苏芮同样穿着一身黑色的陵卫制服,窈窕的身影在风雪巾摇曳着,如柳技在风中摇荡一般。
孟聚加紧步伐,迎了上前去。隔着苏芮几步站住,看着眼前的风韵女子,从前的老上司,他感慨万千,一时间竟不知如何开口。
“苏长官,我回来得迟了,让您久等了。”
苏芮笑笑,笑容很枯涩:“孟镇督,外面风大,请进去说话吧。”
按照东陵卫的规矩,二人都是同品阶的同知镇督,所以进门时,二人都客气地谦让了一番,最后还是孟聚赢了,作为客人的苏芮先进去。
在会客室,苏芮和一众陵卫军官分主客坐定,孟聚把署里的高级军官给苏芮做了介绍,以示郑重。然后,他这才说:“苏长官,我昨天才从武川赶回来的,昨晚才知道您过来了。因为时间晚了,不好叨扰。今天一大早就过来了。
因为打仗的事,我一直在外头。家里的事也不怎么清楚。若早知道您过来了,我一定提前赶回来了。让您等了这么久,实在是心里不安。”
苏芮摆摆手,言谈间豪气飞扬:“孟镇督不必客气。军务要紧,大家都能理解的。在这里先恭喜了,我已经听说了,镇督您在延桑大捷,挫败了六镇大都督拓跋雄。以东平一省之力对抗六镇兵马,能做到这种程度,这实在很不容易。孟镇督在北疆大展雄风,同为东陵一脉,我们亦为孟镇督你感到骄傲。”
“侥幸罢了,不敢当长官谬赞。”
两人寒暄了几句,孟聚的神色渐渐转为凝重:“苏长官,我听署里的人说,白总镇他老人家已经出事了?”
苏芮默默点头,她站起身,向着南方深深鞠躬,神色肃穆。
众位军官纷纷跟着起身,同样神情严峻。
“孟镇督,这是个大噩耗。就在上个月,总镇大人力拒叛军,力战不屈,壮烈成仁,已随先帝而去了。”
孟聚阖上了眼睛。他默不做声地脱下了头上的帽子,学着苏芮的样子,面对南方深深鞠躬,军官们纷纷跟着脱帽,鞠躬。
默哀行礼完成后,孟聚转向苏茵:“长官,我听说,白总镇是服毒而尽的。他为甚么要寻了绝路?是否慕容家对他欺凌太甚了?”
“欺凌什么,这倒说不上。我军战败以后,自白总镇以下,我们都被慕容家俘虏了。开始,他们把我们关押在金吾卫的牢房里,后来又把我们转移到外面的一个大院子里,除了不能外出以外,衣食住宿倒都还凑合,也没用刑——当然,后来我们也知道,这是因为孟镇督与慕容家交涉之功,说起来,孟镇督还是我们的救命恩人来着。”
孟聚谦虚道:“苏长官说这些就太过了。闻知白总镇与诸位同僚在洛京遭难。我也是心如刀割,日夜不安,只是北疆离洛京太远,北疆陵署实在是鞭长莫及。好在以前我与慕容家的头面人物还有点交情,拼着两分薄面来求他们,盼着能缓解一二。只是没想到……唉,还是救不了总镇大人,总归是我们做属下的无能啊。”
“孟镇督不必自责。人力有时而穷,你已尽力了,就不必再愧疚了。”
“苏长官,白总镇临去的时候。可有我们的人陪在他身边吗?总镇大人可留下什么话语,有什么未了的心愿吗?”
苏芮凝视孟聚片刻,心中暗暗赞许。一年多未见,孟聚的品性纯良依然一如昨日。
在闻知白无沙噩耗时,她能看得出来,孟聚眼中的沉痛是十分真切的。而且,现在他又主动问起白无沙的遗愿,分明是想为老上司了结心愿了。
还是白总镇有识人之明啊,他临终前做出的决定,果然没看错人。
苏芮平静地说:“白总镇临去的时候,陪在他身边的人,只有我。那时,白总镇已经服下毒药了,但神智却还是清醒的,他跟我说了一些话,让我转告孟镇督您。”
孟聚挺直了腰杆,他肃容道:“大人临终前有何吩咐?苏长官请说便是,孟某定然竭力而为,哪怕赴汤蹈火、粉身碎骨也要为为他完成心愿!”
“白总镇的最后一道命令,是命令孟镇督您接任东陵卫总镇一职,统掌整个大魏朝的东陵卫官兵,辅助、护卫祁王殿下继承大位。”
举座震惊。足足过了半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