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会员书架
首页 >游戏竞技 >斗铠 > 第二卷 北疆风云 第一百八十六节 朋党

第二卷 北疆风云 第一百八十六节 朋党(3 / 5)

想到留下,孟聚的心情顿时开朗,细想之下留下竟是百利无一害。

边塞虽然苦寒,但到了孟聚这个级别的官员,起居饮食都有人照顾,日子过得并不艰苦。

只是其他官员担心要熬足十五年才能走,孟聚却不担心这个问题,连景穆都未必能确保还能继续当十五年皇帝,何况只是一道命令?

北魏朝廷的决策,朝令暮改的事又不是没见,过何必把自己吓得乱了阵脚。孟聚不是很相信北魏朝廷真的那么坚挺,能把这道政策连续执行十五年。

北魏朝政腐朽,慕容和拓跋皇室在朝堂上对峙内斗,鲜卑贵族各怀异心,各拥重兵,国人与华族之间矛盾深重,司法腐败得暗无天日,民间盗贼丛生,民变不断——所有末代皇朝该有的特征,北魏一个不缺。当代人习以为常地,麻木了但孟聚以过来人的眼光,早看清楚了,自古无三百年的王朝,北魏政权其实早达到崩溃的临界点了——事实上,少数鲜卑人统治百倍华族的政权能挺这么久,这本身就是个奇迹了。

孟聚敢肯定,北魏朝政很快会有一个大的振荡。在这激烈动荡的大时代,远离中枢在边塞之地掌控兵权遥观中原风云变幻,这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思虑既定,孟聚便动手回复慕容毅,说感谢慕容兄弟通风报信的好意,但叶镇督大仇未报,拓跋雄与申屠绝未诛,自己绝不生离北疆。信写得慷慨激昂,连孟聚自己都感动了。

慕容毅的回信来得很快,他盛赞了孟聚的忠义,对孟聚的忠贞和决心都十分钦佩。他说,随信过来的还有金吾卫押运的两百具豹式斗铠,这是兵部武备库年终清点出来的废旧,孟兄弟不要嫌弃,将就用着吧。

看到信孟聚乐得一跳一尺。他写信给慕容毅只是唱唱高调,没想到慕容家的这位公子还真是实心眼,送自己两百副斗铠,真是意外的惊喜了。

日子一天天过去,越来越多人知道朝廷将要在北疆实行新政了。北疆官场气氛变得很不正常,官员们走路都是步履匆匆,脸上隐藏着焦虑。熟人见了面都在互相询问:“怎么样,打算走还是留啊?”

回答总是讳莫如深的:“嘿嘿谁知道呢?随朝廷差遣吧。”

说是这么说,但明眼人其实都能看出来,走与留的官气色明显是不同的。

大部分官员都显得低调而沮丧,他们眼神黯淡,垂头丧气。这肯定是找不到门路调离的官员,他们未来的命运注定是要在北疆熬到退休了,只有少部分官员,他们步履轻快,表情欣喜,矜持望着同僚的眼神里带着高高在上的怜悯——不必说,这肯定是已经找到门路的了。

新政的风波同样也影响到了东平陵卫。这几天孟聚接连不断地接到了总署的商调令,要抽调他麾下的军官回洛京或者去其他行省的陵署。

对这些商调令,孟聚都是立即给予批准。

廉清署委婉地提醒孟聚说,中层军官的缺额已经达到二十多人了,基层军官也有近百人的缺额了,镇督您可不好再放人走了,但孟聚还是照批不误。他觉得大家异地为官都不容易,将心比心要在边疆熬上十五年,连自己都不是很愿意,何况部下们呢?部下们既然能找到门路,自己何苦为难他们,就算强把人留下了,他心里有怨气,将来不照样在工作里给自己捣乱?还不如干脆结个善缘放人走算了。

能走的人趾高气扬,要留下的人心灰意冷,省署里人心惶惶,大家都无心工作,不少官衙甚至都没人了。在非常时刻,孟聚不得不在公开场合多次表态,说镇督会和大家一起留在东平,说东平的环境其实不比内地差,省署也会提高大家的福利,让大家在边疆也过得尽量舒适。

孟聚不止是说而已。他下令提高军官和士兵的薪水,建造新的军官馆舍,对日的军官馆舍加以修缮,改善军官们的住宿条件,提高军官食堂的伙食标准。

几条措施实施下来,省署的小账上就不见了二十多万两银子,孟聚心疼如刀割,出去打劫的心思都有了。倘若有可能,他真的想把这乱出馊主意的御史张彝给宰了。

三月一日,孟聚听到一个消息说是东平都督元义康已接到兵部的调令,通知他卸任回洛京述职,准备转任豫北都督。

元义康要走这是毫无悬念的。他是皇族人缘又广,倘若连这点门路都没有,那就叫笑话了。让孟聚意外的是,元义康走之前还发了张帖子请他去天香楼吃饭。

孟聚挑了两副前朝名家范宽的字画,都是仓库里找的,也不知道东陵卫以前抄了哪个大户得来的珍品,当送别赠品揣在怀里就去赴约了。令他意外的是,在天香楼的包厢里,他还看到便装的易小刀和肖恒。

三位将军见面都是一愣,然后都是笑容满脸:“孟镇督也来送元都督?”

“是啊,二位也过来了。”

“嗯,元都督为人厚道,这几年对我们一直很关照 他走了我们不能不表点心意。”

“正是,我也是这么想的。唉,都督走了真是舍不得啊!”

“都督宽宏厚道,雍容大度,以后哪里再找这样好的长官?”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书单:长风渡造作时光无论魏晋贵妃裙下臣含苞待宠观鹤笔记大佬都爱我[快穿]顶级偏爱黑月光拿稳BE剧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