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一章 宜阳巧遇(2 / 3)
李海歆忙说,没事儿,不妨碍他们做生意。
正这时,身后小酒摊上的小伙计模样的人过来请他,“少东家,有客人问桃源酒里面都有些什么配料呢。”
李薇扫过去一看,果然小酒摊儿前,有两个锦衣公子陪着两个头戴帏帽的女子,正在挑着酒,另一个小伙计,脸有急色,不住的往这边儿斜眼儿。
青年道了声失陪,便和小伙计去了。
李薇与春杏坐在牛车上无事儿,便与李海歆说,想去那小酒摊上儿看看。李海歆点头,让她们莫乱跑。
两人应声下了车。走到小酒摊儿边上时,那青年正向买主介绍一种名叫桑落酒的酒,是用桑叶和菊花加进酒浆中酿制的,有加菊花和不加菊花之分。
又有莲花白酒,菊花白酒,并香雪酒等黄酒。
李薇边听着他向买主侃侃而谈,介绍每一种酒的来历主要配方,以及酿制工艺,口感等等,一边看那酒坛子上的标签,林林总总共有十种之多。如此名目繁多的酒类,真让她大开眼界。
等到那几个买主每样酒各买了一坛子离去时,李薇再看这人的目光已经眼冒小星星,那是发自内心的崇拜。
青年送走买主,回身轻笑,问她们,“你们俩个都识字?”
李薇与春杏齐齐点头,带着些微的得意。
青年指着摊子边儿竖着的酒招子,笑着问她们,“认得上面的字儿吗?”
李薇抬头看过去,正是一个大大的“周”字。心下暗笑,原来他是在向她们介绍自己的姓氏。
便笑着自我介绍,“我们姓李,是青莲县李家村来的。”指着那一排小酒坛子问他,“周大哥,你家的酒名目可真多啊。”
周濂呵呵笑着,指着那些酒说道,“这里面儿有江南的酒方子,也有大北边儿的烈酒,更有京城的名酒。”
李薇听他的话头儿象是跑过许多地方的,这么一结合,倒不奇怪他认得那落葵子了。
只可惜,这么多名目繁多的酒,来问者多,买者却寥寥无已,周濂倒也不急,立在一旁与李薇和春杏两个,有一句没一句的闲聊着。
聊了约抹三刻钟,何氏从庙里烧完了香出来,一眼瞧见春杏李薇两个正与人说着话,再细看那人,忙走过笑道,“这位公子,上午多谢了”
李薇忙扯着她娘的手,“娘,这位是周濂周大哥,家住在东门巷子里,他答应帮四姐寻那个落葵子的种子呢。”
何氏好气又好笑的,一人给她们一下子,向周濂道,“两个小丫头子胡闹呢,可不敢费您的功夫。”
周濂笑着摇头,“不妨事,我在江南还有些朋友,这菜种子,倒也平常,写信让他们托人捎来些便好。”
春杏喜出望外,扭头朝着刚走过来的李海歆道,“爹,那你回头来送鸡蛋,可要记得去周大哥家里帮我看看。”
周濂在一旁补充说,月余之后,就能有了。
李海歆何氏忙向他道谢。白得他的帮忙,何氏心中很是过意不去,扔下五钱银子,抱了最小一坛子酒,匆忙上了马车。
待李家人的牛车走远之后,周濂身边儿的小伙计苦着脸儿掂起那块儿银子跟他说,“少东家,那坛子酒可值一两二钱呢。”
周濂笑笑摆手。
牛车上,何氏抱着那坛子酒,训斥李薇与春杏两个,“都是你们两个丫头片子,要搁咱们村儿,这半钱的银子得能买多少酒?”
李海歆边赶着牛车边笑道,“那今儿我也托春杏的福,尝一回这好酒”
一家人回到小客栈,已是大半下午的光景,一家人从早上到现在,虽然没干什么正经的事儿,却觉得困乏得很,便在房中休息,哪儿也不去了,专等着夜幕降临后,去赏灯。
春杏在屋中又商着要去看贺府看一看。李薇摇头,爹娘不同意,她可不敢撺掇春杏乱跑。
春杏又跑去磨李海歆,李海歆被她磨得无法,便同意去年哥儿家外的那条街上看看,能碰上最好,碰不上也准去找他。
春杏同意了。
宜阳的正月十五花灯会一如那年李薇看到的那般热闹,灯火璀璨,圆月清辉与街上灯火交织成一片,小虎子眼睛睁得溜圆,乌黑的眼珠,骨碌碌的转着,偶尔有烟火升空,一蓬蓬五颜六色的星光在空中炸开,他也只是惊吓的缩一下小脑袋,眼睛便追逐过去,小手兴奋的乱舞,咧着刚长了一颗小牙的小嘴儿,嘎嘎大笑。
何氏高兴得一会指着这个逗她,一会指着那个逗他。姐妹几个都惦记着去年哥儿家前面那条街的事儿,倒顾不上哄他了。
随着人流往含英街而去,刚转入街道,贺府那一排排屋脊和院墙外,一排排的花灯便映入眼睑。
春杏惊叹,“那个就是哥哥家?”
李薇嗯了一声。
春柳鼻子孔里哼一下,跟着家人慢慢往深入走去。
贺府的花灯架上摆着各式各样的花灯,琳琅满目,仍有些迷语供人猜测,不过,却没了那年的赏钱儿。
李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