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7节尾声(3)(5 / 6)
如今出息了,娘不知道多高兴!若不是皇后娘娘,哪有你的今天?只是,你虽然出息了,心里也该有娘”
“姨娘,我何曾不将您放在眼里?”顾琇之笑道。他能猜测到洪姨娘接下来要说什么的。
他不想洪姨娘真的说出来。
毕竟,洪姨娘生养了他一场。
可是他还没来得及阻拦,洪姨娘已经说出口了,“你如今也是贵为侯爷,你母亲这般低贱,你哪里有脸?你也该求求皇后娘娘”
洪姨娘也想要个诰命。
夫人她是不太敢想的。
但是依着顾琇之如今的地位,给她请封一个淑人,还是绰绰有余的。
“姨娘!”顾琇之豁然站起了身子,正色看着洪姨娘,“这话,您别再提了!若是您觉得京里住得不舒心,不如回延陵府去吧?”
洪姨娘愣住,脸色大变,伏案痛哭。
“你这般不孝!”洪姨娘哭诉道。
“姨娘,您这样说话,叫我如何尽孝?母亲什么脾气,您最是知道的。皇后娘娘为什么这般看重我?只因我和九弟要好。
九弟和皇后娘娘当我是亲兄弟,我却明知母亲忌讳,反而去惹母亲生气?我若真是去替姨娘求了诰命,置母亲于何地,又置九弟和皇后娘娘于何地?生恩重,还是养恩重?姨娘要至我于不仁不孝的地步,反而怪我不孝吗?”顾琇之一字一顿,狠狠说道。
说罢,他转身出去了。
留下洪姨娘一个人,怔愣在那里,连哭都忘了
朱仲钧登基半个月,把该封赏的将领、亲戚封赏了一圈之后,就将朝事拉上了正轨。
弘德朝的武将,大多入了大牢,判了刑,不是死就是流放。靠造反起家的朱仲钧,不需要武将。反而,他需要文臣来治理国家。
顾瑾之就给跟他说:“我记得你曾经多次提及京里能力卓越的大臣们。上次,太皇后垂帘听政时,我把我记得的能臣们,都撺掇谭太后流放岭南了。你现在,把他们再召回来,委以重任,他们就不会抵抗你,反而感恩戴德,忠心耿耿!”
朱仲钧紧紧搂住了她。
在那个时候,她没有想着流放武将,因为她知道,朱仲钧能打进来,只是时间问题。
她需要做的,就是替朱仲钧留住治理江山的人才。
人文有气节。
钱未必能拉拢那些文官。
但是前朝将他们流放,他们满腹委屈,朱仲钧再将他们接回来,这是厚恩,他们是无以为报的。
顾瑾之当初就能想得那么远,朱仲钧非常感动。
流放的那些大臣,朱仲钧并没有一下子全部接回来。
他先接了两个比较温和的大臣,给他们加官进爵,封妻荫子,让满朝都知道新皇帝惜才。而其他在流放的文臣们,心里就添了几分盼望。
哪怕再顽固,也能慢慢融化。
朱仲钧花了半年时间,才把这些大臣都召回来。
他们没有骂朱仲钧乱臣贼子,反而全心全意辅佐朱仲钧,替朱仲钧歌功颂德。这是后话了。
朱仲钧登基的一个月后,就是处理袁裕业的事。
朝臣和百姓,都把弘德朝灭亡的过错,推到了袁裕业身上。袁裕业阖府被抄家,十岁以上的男丁全部被处以斩首,女眷充作官ji,十岁以下的男丁流放广西。
袁裕业行刑的日子,定在了七月初一。
就在七月初一之前,顾瑾之的四姐顾珊之突然回京了。
她的长子,已经十三岁了。
她和袁裕业和离,也整整十五年。
她如今再回来,大家都以为,她要替袁裕业求情。
顾家大夫人对她说:“你可别再糊涂了!你若是替他求情,岂不是冷了姑爷的心?再说,你可知道他曾经多次要至你顾家于死地?有次害你大哥,还差点得手!皇后娘娘四年前被掳了京里,路上落胎,而且至今有点腿不便,都是袁裕业助纣为虐。
你若是开口求情,别说皇后娘娘不高兴,咱们顾家也不认你!”
顾珊之淡淡叹了口气,道:“大伯母,你太轻看了我我并非想回来求情。我只是,想回来看他行刑”
大夫人愣了下。
果然,到了七月初一,袁家众人被拉到菜市口砍头时,顾珊之带着长子去看了。
她站在比较靠前的地方,能看清袁裕业的脸。
她攥住了长子的手,有点紧。
袁裕业神色傲然,一脸不屑,对赴死毫不在意。
而袁家其他人,或悲痛、或悲愤、或恐惧,只有袁裕业神色淡定。他高傲昂着头,冷然看着这个世间。
他也轻蔑扫视了眼人群。
然后,他就看到了顾珊之。
他轻蔑神态尽收,表情怔愣住。
他以为是自己看错了,微微阖眼,再盯着顾珊之看。
确定是顾珊之,袁裕业脸上瞬间被各种情绪充满:震惊、愤懑、悲痛、憎恶。这些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