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澳大利亚(2 / 4)
失守了?
又红又大的太阳悬挂在黄沙起伏的地平线上,沙漠寒夜降临到奥波德王岭上。近赤红又近黄的山丘高地人兽绝迹,留下遍地死尸。甚至连苍蝇也飞走了,早些时候苍蝇还云集在此,黑压压一片麋集在尸体上。它们纠缠活人,成群结队停留在人们眼睛和湿润嘴角边,吸吮汗水。当然,它们更喜欢死人,明天太阳升起时,苍蝇又会回来继续它们的盛宴。
奇丽的荒原上,炸毁的坦克漫山遍野,蜷伏的残骸伸出长长的炮筒,在红棕色广裘沙地上,投下延长的青灰色影子。坦克上燃烧着残破的星条旗,美国人背井离乡驾驶谢尔曼坦克,试图捍卫所谓的自由,而现在却变成一具具冰冷的尸体。一辆装甲吉普车驶到一片长满绿草的沙丘旁。一名身穿黄碣色野战服,头戴军帽将军下了车。
一下车,上原有泽就看到离自己五十米的地方,两名战士正从一辆炸毁的美国坦克里拖出一个驾驶员。驾驶员浑身焦黑,头已经没有了,只剩下身子、手臂和腿,一股尸臭味,脚上黑色皮靴,只烧焦一丁点儿。车旁几名技术军官正在检查坦克。战场上,同样场景很多,坦克兵和技术人员,不断从损毁的坦克上拆卸零件,然后装到某一辆坦克或卡车上。
对于日本而言,任何缴获物资都异常宝贵。只要仍然有修复价值,都会修复使用。攻克黑德兰港后,澳州方面军缴获击毁368辆M3、M4坦克,其中215辆都被技术人员修复,即便不能再修复的坦克,也被拆散用于提供零件。战场上的一切,令上原有泽感到十分疲惫。此次战役不是人民军在澳洲取得的第一个胜利,更不可能是战争终结,只是开始。
为了击败麦克阿瑟,装备缴获美国坦克的第七、九摩托化师,横穿大沙沙漠,一路占领克里斯默斯克里克、塔纳米,切断麦克阿瑟的美澳联军后路。占领塔纳米后20余万美澳联军被压缩在大沙沙漠和吉布森沙漠间的沃勒布达。西澳战争主动权已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但不知道为何,上原有泽根本高兴不起来,即便击败美军第十三装甲师和第四十五步兵师,也很难高兴。“我们需要澳大利亚的铁矿和铜矿,把那里夺过来,插上日本国旗。”首相叮嘱再次浮现在上原有泽脑海中。上原有泽比任何人都清楚,为什么首相会如此急切。业已占领的几座铁矿都将归还中国公司,但日本却控制至关重要的开采,中国只是拥有。
未来五年内开采者是日本,为了获得足够的军费和军械,日本和中国签定确保每年供应7000万吨澳大利亚铁矿石及铜精矿的协议书,以此换取高达数十亿华元贷款。澳大利亚铁矿直接关系到日本能否赢得战争。全部作战计划是以夺取铁矿为中心。“沙漠战役之胜负,在交火前就由辎重部队决定了。”上原有泽喃喃自语。
无论在荒凉的西澳或澳大利亚内陆作战,无论双方展开规模多大的战役,根本上仍然是追逐游戏。都会因为进攻拉长供应线,最后因补给不足又各自撤回基地。沙漠中作战,军队活动范围,犹如一支舰队,取决于它所能携带的燃料、食物和水的数量,及基地储备。登陆澳大利亚后,日军在沿海运输保障下,势如破竹。后勤供应便捷不容忽视。
但是,一旦日军深入到内陆,随着后勤线拉长,澳洲军团很难有保障有力的后勤供应,到那时……每年十一月,澳大利亚最南端的墨尔本,便进入炎热的夏天,城内外生机盎然。天色未亮一辆标有四星将军徽章的碣色吉普车驶出机场,一路行驶到总理府。此时,澳大利亚总理柯廷和十几名澳大利亚参谋部和陆空军将军,早已等候多时。
麦克阿瑟刚下车,柯廷就主动伸出双手,“欢迎您,麦克阿瑟将军。”澳州民众把麦克阿瑟看作美国支援澳大利亚的象征。麦克阿瑟给澳大利亚带来数十万吨物资和十数万美军。现在,澳大利亚更需要这位将军,尽管他犯下了天大的错误。紧接着,柯廷总理同麦克阿瑟将军一起向会议室走去。柯廷总理是澳大利亚工党领袖,作过铁路工人。
尽管对战争抱有坚定的必胜信心,但接连不断的坏消息,让这个铁路工人子弟的意志遭受到前所未有的考验。
“澳洲与北非不同。阿道夫.希特勒的头脑仍旧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下士头脑。欧洲,物资充沛的供应线理所当然。德国军队可以靠被占领的富饶国家,像法国和乌克兰,取得给养。寸草不生的茫茫沙漠,希特勒想象不出它的重要性,德国之所以入侵北非,是为保全墨索里尼的面子,因而,非洲战场仍由意大利指挥,当然也有占领中东的念头。”
麦克阿瑟颇为激动,面色苍白直挺挺的两臂撑在桌上,双手臂似乎微微颤抖。惨败、一次又一次败仗,虽未让麦克阿瑟垮下,但却让他心力憔悴。不过麦克阿瑟必须让柯廷总理和澳大利亚牛仔树立信心。
“这里不同北非,但与北非又很相似。最大不同之处是,德国对进攻北非犹豫不决。但西澳的铁矿、北澳的铜矿,是日本的生命线。根据情报,日本已出售矿山未来产量,以换取中国贷款,矿石贷款占去日本军费开支之半。所以,当日本在澳大利亚立足稳固后,占领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