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小市民的奋斗 > 第191章 矛盾

第191章 矛盾(3 / 3)

5年前的秋天,理工学院顾毓秀院长和冯.卡门老师一起飞往西北,出席中国科学院空军研究委员会会议。会上,国防空军拿出五个亟待解决的军事难题,请参加会议的大学代表挑选研究课题,由军方拨给研究经费。课题之一便是研究无人操纵,雷达制导,射程几百公里甚至几千公里的火箭。

参会几所大学中,没有人敢接受这个课题,难度太高。当由南京理工学院挑选课题时,老师认为这个课题富有挑战性,建议院长选择。于是,试制火箭的任务,就落在老师头上。为了保密,项目研制计划代号为“DF”。

钱学森和冯.卡门刚下车,一名中校走到二人面前,行了个标准的军礼,“你好,冯教授,钱教授。”“你好,永城兄。”钱学森、冯.卡门都无法接受刘永城身份的转变,不过钱学森留意到刘永城左手的戒指,这或许是刘永城从军的原因。刘永城主掌西北大学“火箭试验室”是“喷气动力试验室”最大竞争对手,研究更倾向军事,试验由西北公司资助。

西北公司是中国最大军火商,从来不会放弃与军事项目有关的技术。过去几年,空军80%火箭技术源自刘永城的“火箭试验室”,从反坦克火箭、反潜火箭、空空火箭、多管火箭直到探空火箭,在火箭军事应用领域远远领先“喷气动力试验室”。而喷气动力试验室的长处则在于火箭基础研究。

战争爆发后,出人意料,火箭试验室所有人宣誓加入国防军,成为军方技术研究人员。同时,根据国防需要,喷气动力试验室又与火箭试验室整合成“DF试验处”。“明天试验不会有军方高层出席,按照他们的说法……”刘永城神秘兮兮,“也就是说,试验成败,空军都可以接受。”“他们可以接受失败,我们不能。刘中校检查完成后,开始导弹组装。”

出人意料冯.卡门完全没有往日的幽默感,反而异常严肃。DF导弹是试验处成立后取得的第一次重要突破,成功于否直接关系到未来试验,飞向宇宙,这是DF工程最终目的。国防军倾资研究大功率液体火箭是为军事目的,但没有忽视其它用途,为飞向宇宙奠定基础。

3月2日,完成组装的DF导弹安全运抵发射场,第二天,导弹进入技术阵地进行单元和综合测试。3月4日,DF导弹测试结束,被装上专用运输车送往三号发射场。上午九时十五分,发射人员用高架起重机把导弹吊到起竖托架上。接着,载导弹的起竖托架以步行速度缓缓驶进发射工位,起竖托架上的液压装置把导弹竖成垂直发射状态。

身穿白色工作服的操作人员登上工作平台,开始进行发射前的最后仪表检查。临近傍晚,完成最后一遍检查,两辆罐装车驶入发射场,操作人员开始为导弹加注高纯度酒精及高纯液氧两种推进燃料。两种燃料是喷气动力试验室的研究成果,尽管有更好的燃料,它们是安全性最高的燃料。

“晚上8点30分发射。”望着矗立在发射架上,高大、威武的灰白色弹道导弹,刘永城流露出慈父般的眼神。“这么个玩意能飞多远?”一名空军军官面对灰白色的大柱子,好奇的询问。“300至320公里。”钱学森报出一个数字。

3月4日深夜,空军阿尔泰靶场,D9区火箭发射场上呈现出繁忙的景象,在探照灯照射下,发射场明如白昼,竖立在发射台上的DF导弹俨然一把利剑直指夜空。靶场气温已下降到摄氏零下十几度,但参试人员全神贯注、一丝不苟的工作,绝大多数人并没能在装有空调的防护堡或集装箱工作车上工作,而是暴露在严寒中,但没有任何人抱怨。

20时30分08秒,空军发射指挥员下达点火命令。一声惊天动地的轰鸣,发射台周围腾起一股浓烟,导弹尾部向下喷吐出一团巨大橙红色火焰,导弹拔地而起,如流星直刺天空。这时,发射场上空天气晴朗,能见度很好。几秒钟后,垂直上升的导弹开始按程序转弯,向远方飞去。与此同时,指挥中心电台中不断传来各跟踪台站汇报。

“发现目标,飞行正常。”“跟踪良好。”7分32秒后,沉默数十秒的电台突然“扑哧”响起电磁噪声,一个平静的声音传过来,“导弹准确击中目标,重复……”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书单:长风渡造作时光无论魏晋贵妃裙下臣含苞待宠观鹤笔记大佬都爱我[快穿]顶级偏爱黑月光拿稳BE剧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