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舰队(2 / 3)
多次击中我舰,军舰遭重创严重进水,舰上官兵死伤过半,舰艏粉碎。现已向敌舰发起撞击,祝舰队胜利!共和中国万岁!国防海军万岁!”话筒里传来哽咽的声音。突然,通讯官镇定自若的表情消失殆尽,脸色苍白。
“怎么回事,复述电文!”留意到通讯官神情变化,一名参谋官大声催促。可是,通讯官怔怔站在话筒前,半天说不出话。“履行职责,上尉。”陈绍宽严肃的命令。此时时间4时12分,鞍山舰已与美军舰队游斗近两个小时,先前鞍山舰击沉一艘重巡洋舰后,整个舰队都在欢呼雀跃。“鞍舰,好样的!”一句话,五个字代表了所有人的心声。
通讯官转过脸,悲愤的说:“长官,鞍舰向敌舰发起撞击,中途被击沉。”早有预感的陈绍宽沉默不语。此时作战室内一名少校军官大喊,“鲁平涛,你他妈的,为什么处处抢先一步。”显然两人是海校同学,少校军官肩膀微微抽搐。
温文尔雅的陈绍宽大步走到海图旁,粗暴地推开海图旁的作战军官厉声道:“妈的,闪开。鞍舰沉没,死的其所,此地距美舰队尚有20海里,命令舰队雷达开机,打破无线电静默,进入战斗。”陈绍宽从悲痛中清醒,鞍舰完成任务,轮到舰队完成鞍舰未尽心愿了,“立即回到各自岗位。鞍舰为我等争取了时间,我们必须无愧于鞍舰356名官兵用生命换回的时间。”
“汉武帝”号漆黑的舰桥上,“长官,旗舰发来信号:减速至30节,打破无线电静默,雷达开机。舰队进入战斗,作炮击准备。”“知道了,通知舰长,让机舱把主机转速降低至285转。”一名军官走到话管前,对下面的作战室说,“减速到30节”。航海军官正伏在海图上工作,听到减速到30节的口令,立即复诵,随即记下时间和舰位。
冯逸云和副官来到作战室。冯逸云湖南人,国防海军中的另类。作为葫芦岛海校一期生,却主动申请到战列舰上服役。“战列舰如步兵拼刺刀,一炮一炮打出去,要么打沉对手,要么被击沉。航母没闻到硝烟味,战斗就结束了,那种海战非我所愿。我进海军就是为站在战列舰舰桥上,用重炮轰洋鬼子的战舰。不要和我说战列舰已落伍,总之,我喜欢。”
如此另类,在国防海军中非常罕见,但海军部还是欣然任命其为“汉武号”战列舰舰长,毕竟能减轻“海军存在地域歧视”的罪名。冯逸云在得到任命后印制了新名片:战列舰舰长冯逸云。
一年前北太平洋演习中,冯逸云用实际行动驳斥了海军部越来越明显的“战列舰无用论”。 充分利用北太平洋恶劣天气,成功抓住航母舰载机无法起飞的优势,以两艘战列舰,击退一支航母舰队,击沉一艘航母、一艘重巡。演习让海军部意识到,战列舰是最好的航母护航舰。演习使战列舰舰长冯逸云名扬海军,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年青副官对舰长说,“长官,盘古号发来很长的电报,这是第一页。”阅读电文时,又送来后两页。鞍山号战没在冯逸云意料之中,这是鞍山号注定的命运。驱逐舰攻击战列舰队,除了沉没,别无选择。冯逸云对鞍山舰舰长的勇气佩服的五体投地,即使自己指挥汉武号,碰到如此庞大的战列舰队,也会选择逃跑,利用速度优势,有远多逃多远。
但鞍舰攻击,却为舰队争取了时间,足够让舰队在天明之前,击沉或重创该死的航母,从而将海战方式变成最传统的炮战,不用一面攻击美军战列舰队,一面提防头顶上的苍蝇。“好,轮到我们了,把鞍山号的消息告诉全体官兵,为鞍山号报仇。”冯逸云命令道。
“盘古号”舰桥上电话铃声此起彼伏,“各炮手立刻就位,准备战斗。”军官命令下达,火控军官前舰型操作台亮起一排排红灯,代表“盘古号”上每一座火炮,红灯上标注有舰炮编号,但火控军官早已将火炮位置印在脑中,只需扫一眼就知道亮灯的是那门舰炮。不一会,舰型板上红亮接连转为黄灯,黄灯是等待信号,直到绿灯后方能击发。
一旦亮起绿灯,火控军官即可根据舰长命令,选择主炮齐射或间隔炮击,舰桥下150毫米高强度铝合金厚装甲保护的火控室,是战舰大脑,重要程度超过被视为心脏的作战室。此时雷达员已读出敌舰距离、方位、航速、航向计算机操作员在复读数据的同时,将距离、方位、航速、航向数据输入对应键盘区。在数据输入完毕后火控模拟计算机便开始运算。
与过去驱逐舰、巡洋舰、战列舰采用的继电电路式或电碰式计算机不同,中国采用机械式计算机长达数十年,但近三年,中国计算机却经历了由继电器式及电磁式到真空管式的转变。盘古号战列舰是共和海军中第一艘采用电子计算机的军舰。
HHK-9型火控模拟计算机是由真空管取代继电器的电子化计算机,但体积庞大,长14米,高2.5米。不过这台电子计算机,却可以被称为小型电子计算机。它由6000个电子管组成,每秒运算1200次,可在0.1秒算出舰炮发射数据,显然不是长达十秒甚至更长才能算出发射结果的继电器式计算机所能比拟的。
舰桥下方三联炮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