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睡踏实(3 / 4)
通过筛孔。因为技术难度较大,工厂需要投资十数亿元。尽管如此,我们还是没有放弃,国家仍然破费巨资建立工厂,明年工厂就会投入使用。
但现在的问题在于,我们采用的方法占地很大,很复杂,而且成本高,按照目前预算,仅仅一个王家岭分离厂,就需要投资六亿元,直接雇佣八万名工人,每个月运营经费更是天价。几年前,你曾告诉我铀离心分离机必须几百个、几千个连在一起工作才有效率,这样每台机器可以增加少U235产量,集中起来,慢慢的增加U235的含量,而且机器必须持续不断的运转好几年,才能实现经济、高效的目的,现在……”
十年前司马亲自选中赵念然,这个二十九岁的年青人负责铀分离机的研制工作。尽管自己为其提供了很多资料、设备,但进展不大,至少很少得到这方面的汇报。直到三天前,才传来好消息,第3869号至4000号试验机已经在试验车间并机试验长达两年零六个月,其间从未停止,一直在工作,直到此时此刻仍然在工作。六个月前,他们向一百台试验机内注入气态六氟化铀。
“你们的铀离心分离机解决了一切问题!”听到总理的肯定,项目组负责人赵念然回想起充满曲折和汗水的制造过程,那是十年的辛勤付出。工业离心分离机是一个很普通的机器。其工作原理就是利用高速旋转,把混合在一起的物质分开,原理很简单,滚筒式洗衣机也是一台分离机,它旋转所产生的人造重力能够把水和衣服分开。
但用于铀同位素分离时,却碰到了麻烦。比较普通的铀同位素是铀238,有146个中子,在自然铀元素中占有99.3%的比重。U238比铀的另一种同位U235稍微重一点,U235比U238少了三个中子,由此可想像两者重量上的差异,为了能把U235分离出来,离心机的转速要接近音速度……
乡下的项目开展了三年零八个月,但在离心机上,却进行了近十年的工作。人生能有几个十年,自己和整个团队数十名年青人的青春都用在了铀离心分离机的研发上,十年来日以继夜的工作,无数次试验,数以千百万计的投资。
“十年前我们的整体思路就非常清晰,在一个空间中安放一个高速滚筒,用气态六氟化铀充满空间。在滚筒底部利用规则变动的磁场,来使滚筒高速旋转,这一点和电动机很相似。这样比较重的U238就会向筒壁方向飘去,而U235则会向中间地带聚集。同时在底部稍微加热,气态混合物就会产生这样的效果:U238向下沉,而U235则会向上飘,就能收集到需要的同位素了。”
“如果真这么简单,你们也不会拖这么长时间。”尽管不是技术人员,但司马却知道其间的复杂,离心机绝对不会像他描述的那么简单。 “是啊!原理非常简单,实际制造却面临诸多问题。首先离心机必须克服旋转过程中的摩擦力,摩擦力能够让转速减慢,损坏甚至毁掉整套设备,而且机器还需要毫无瑕疵的工作好多年。
办法就是抽光滚筒里的空气,用磁力轴承把滚筒顶部固定,减少所物理支撑。把滚筒底部安装在针状轴承上,这是整套系统中唯一一个物理接触点。设计人员花费了数年时间不停地试验和修改,终于把这个复杂的设备研制了出来!”赵念然颇为自豪,相比于电磁法、气体法,铀离心分离法无疑是投资最少,成本最低的方法,可谓十年磨一剑。
“你们的付出会有回报的!”司马点头称赞。最大的回报就是国家安全,铀离心分离机的发明,能让中国以较廉价的方法生产出足够的武器级铀235。拥有核武装的中国在下一场战争之中,无论站在何方,无论战局如果发展,只有祭出这柄利刃,就完全可以立于不败之地!
“总理,如果那一天到来,我们可以去现场吗?”赵念然期待的看着总理,51U11区并没有和U项目组一同并入X工程。尽管不知道原因,但赵念然却知道基地在直接负责武器的研发与试验,自己的团队为了那一天的到来,付出了十年,如果错过试验,将非常遗憾。
“我答应你们,在试验时,可以直接到观察点观看试验,但有一个前提,铀离心分离机和相关技术必须绝对保密,你们将以其它身份到现场!”司马犹豫了一会,答应了赵念然的要求。
之所以未将离心分离机研发项目组并入X工程,根本原因还是为了保密。在参与工程的技术专家中,有近二千名外国人,尽管调查局、中央警署对他们采取人盯人的监视,甚至使用大量先进设备,但司马仍然不放心。原子弹是一个杀手锏,在西方各国意识到原子武器重要性之前,中国研制或拥有原子弹都是一个秘密,只有在适当的时候,将原子弹变成一个讹诈工具。
原子武器研发中,分离技术是关键的关键。如果将获得浓缩铀比作 “炼金术”的话,低纯度铀235就是普通金矿石,而离心机则成为点石成金的 “魔棒”,能够用它获得浓缩铀,进而从事核武器研发。无论电磁法或气体法,只要美国还有原子专家就一定会取得突破,但是分离机不同,这种高效而廉价的分离技术,如果外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