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劫富济贫(3 / 4)
党一样,时不时借口自己名下的企业,打击自己 “损公肥私”。
“劫富济贫”宋子文直言不讳,司马颇感兴趣,劫富济贫,有点意思。 “总理,我国个人所得税征收源自共和三年北方政府制定的《所得税条例》,但真正实施是共和九年后,当时征收个人所得税原因是财政赤字增加,税收减少,支出浩繁。个税从共和十年起,即为中央税收支柱,占税收51%左右,所得税支撑着中国,支撑国家完成工业化、打败日本,成为了强国。”
宋子文提到所得税时,司马得意洋洋。推行个税是自己第一个执政任期内除去国家统一、制定宪法、军队国家化外,最值得自豪的一项成就,自己一举减免了农商业苛捐杂税,让四亿农民和工商业者交口称赞,农民甚至为自己立了长生牌坊。但在中央政府开支天文数字般增加的时候,减税等于自杀,自己一方面减税,一方面说服各地议员、代表,在制定宪法时,将所得税征征收列入宪法,毕竟自己一直鼓吹所得税为良税。
“国会有权对任何来源的收入规定并征收所得税,所得税收入不按比例分配于各省,也不必考虑任何人口普查或统计。”这是征收个人所得税的法律依据。从共和十年起,个人所得税就支撑中央政府,使得中央政府面对税种大幅减少、农业税免征的情况,政府税收只增不减。
但在中国征收个人所得税不是一帆风顺。共和十年开征所得税时,因以家庭为征收单位,使其直接涉及到九千万个家庭,除去识字率直接影响报税之外,逃税、避税、抗税在十五年前时有发生,尤其城市之中,拒绝申报所得税的家庭比例曾达到25%,甚至更高。
最初几年,法庭绝大多数案件,都是所得税征收案件,很多人被判社区服务或判刑,对比鲜明的是,收入处于最下层的农民报税非常自觉,他们潜意识中把交纳所得税,当成对政府免除农业税和诸多苛捐杂税的回报。直到下层民众当年六月得到全额退税,人们才明白,为什么政府称所得税为良税,简而言之,所得税是拨富人毛,贴补穷人孩子上学、看病、养老。
而且所得税对根治腐败起到很好的作用,一直以来政府官员都要定期公布收入和纳税证明,总统、总理也不例外,让公众监督。由于收入和纳税同时公示,当公众发现公务员的收入、纳税与其消费不相符时,即可举报。有关部门立即调查,偷税、收入来源不明都是犯法。
“公示”的警戒作用就像 “紧箍咒”一样,时刻提醒公务员做任何事都有人民监督,要为自己的不规行为付出巨大成本、高昂代价。腐败或许没能得到根除,但却因所得税的征收得到惩治。
“总理,单就所得税征收,就在中国形成了 “领薪就纳税”制度,更能增进公民意识。因为国家所有开支都与纳税人息息相关,纳税人有权知道自己的钱花到什么地方去了。同时使政府工作人员知道,他们只是公民出资雇佣的员工。
最重要的是,个税起到财富二次再分配作用,虽然对所有有收入的人征税,但由于实行多税级累进税率,让低收入者少纳税,高收入者多纳税,以此弥合第一次分配差距。由此可见,当年总理您在提出所得税时,是具有高瞻远瞩的目光,并不仅仅是为了增加税收,缓解财政压力。”
宋子文不声不响的吹捧了一下总理,马屁是要有技巧的,总理脸上果不其然的流露出得意之色。尽管当时身在美国,但宋子文也知道,当年总理高呼:所得税是良税,所得税是公民意识的显现等种种美好言辞,说服议员和代表,最终让他们脑子一热,把个税征收写进了宪法,成为中央政府的税收支柱。
“提高个税!”宋子文的意图呼之欲出,宋子文喝口茶,接着说, “尽管所得税成为税收支柱,但,总理,一直以来所得税都没有作为一项经济宏观调控政策来使用,我们应该制定以所得税政策为主的税收政策,才能将其作为国家调节宏观经济的备选工具之一,以供政府实施了 “补偿性”财政政策。”
一系列财政专业词汇,让司马晕头转向。当年开征所得税,就是为了增税,扩大中央政府税收,至于作为经济宏观调控政策,想都没想过。但司马隐约觉察宋子文的意图,无非是增加富人所得税额度,大幅增长税收。中产阶级尤其富人才是所得税主要来源。劫富济贫,就是要用所得税抢劫富人,用富人的钱去缓解政府财政压力,减少赤字。
“总理,曾有人如此描述税收:税收是战争机器的润滑油、经济复苏的强心剂、社会福利的摇钱树、社会稳定的调琴师,我们必要充分发挥所得税财富二次再分配作用,对富人,比如像总理你这样的人征收重税。
27%对于像你这样的富豪,实在太少,您交纳80%的所得税都不过分,对您的生活品质也不会有任何影响,不是吗?而且还可以进一步提高富人从事慈善事业的热情不是吗?毕竟慈善捐款可以退税,他们向学校、医院捐赠一百万,政府就可以少投资一百万。”
宋子文说到让总理交纳80%所得税时,语气中带着浓浓的调侃之意。面对总理的惊讶,宋子文更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