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骚乱?起义?(8 / 8)
后,掌握国家政权的印尼土著视华人经济力量为 “殖民时代残余”,更以振兴民族经济为由,以激进立法的形式,从各方面对华侨进行全面限制和排斥,通过数十项排华法案。而苏哈托政府上台后,便下令以 “支那”一词来取代中国,进一步强化排华法案。
在其政府的主使下,从1963年3月5日从西爪哇蔓延到中、东爪哇的排华骚乱、再到1965至1967年全印尼性的排华浪潮,更是造成五十万华人被屠杀,仅泗水一地就有超过三十万华人被屠杀,完是一个南京大屠杀的翻版。1974由反日运动引起的排华骚乱、1978年雅加达由学生示威引发的月中爪哇的排华暴动等。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各种大小程度不同的屠华、排华流血事件此起彼伏,几乎每年都在印尼各地上演。
1998年5月,更是发生了一场震骇世人的排华暴乱,暴乱期间,仅印尼首都雅加达就有5000多家华人工厂店铺、房屋住宅被烧毁,约170万名华人妇女被强暴,近12万名华人被屠杀,同时发生在梭罗、巨港、楠榜、泗水、棉兰等地的类似暴乱所造成的华人生命财产损失更是无法估量.
在印尼独立后,对华人的歧视和迫害无时不有,无处不在,而且经久不息,一直没有停止过,针对华人的骚乱和暴乱,几乎成了印尼社会一个反复发作的病症,在长达半个世纪的岁月里,印尼的华人作为一个曾对印尼的开拓与发展作出过杰出贡献的少数民族,并没有得到他们应该得到的尊重和保护,印尼华人的公民权、生存权乃至基本人权受到任意践踏,没有任何保障。印尼社会稍有风吹草动,印尼华人便首当其冲,成为印尼统治阶级内部各利益集团之间斗争的牺牲品,成为印尼土著发泄不满情绪的替罪羊。可以说,印尼华人的命运史上,充满着血泪斑斑的苦难。
远在葫芦岛警备舰队司令部的沈鸿烈听着先生的冷问,不禁心头一颤。 “先生,训练舰队总指挥已下令舰队战备,请求进一步指示!” “指示?凌霄的血性都吃到狗肚子里了吗?非要等到他妈的那些土著把用刀砍完华侨的脑袋他才知道开炮吗?老子花大把的银子建的舰队,他娘的这时候成了摆设了吗?给我告诉他,把除了华区之外的泗水全部炸平,海军陆战队登陆,把那些土孙全部杀光!这一次至少让要土著在未来一百年内,只要提到华人两个字都他娘的做噩梦!”
一听舰队尚未开炮,司马几乎处于爆走的边缘,一直以来自己不断的告诉他们,军队的使命在于保护本国民众,而现在土著都把刀砍到同胞的脑袋上了,他们竟然还未开炮,竟然还在等什么进一步的指示。反应之所以如此激烈的原因非常简单,这是源自后世淤积在心中多年的愤怒,沈鸿烈的电话的把司马一直隐藏在心中对印尼土著极度的仇视给激化了出来。
后世一些狗屁文人曾说: “华人和本地人民之间的经济差距仍然是今天双方关系遭到阻挠和隐藏冲突的主要根源。”那些所谓的御用文人试图用这个看似冠冕堂皇的理由解释印尼土著排华的根源,但是实际是因为什么?是因为华侨视为祖先之地的唐山对土著屠杀华人的冷漠,满鞑人视他们为化外野民,实则孽由自作,至于后世……正是因为唐山的冷眼旁观的才导致一次又一次的排华骚乱。
在后世,一些国人曾用 “香蕉人”形容南洋同胞,他们却从不反思正是特定时代一些愚蠢举动,将南洋华侨越推越远,直到远远分隔,只剩下文化上面的一点纽带,有谁曾记得土著政权关闭华校时,穿着白衫拿着汽油弹唱着义勇军进行曲,拼死抗争的侨胞,那时他们已经成了爹不亲娘不爱的一群人。
而在这个时代,作为时代见证者,司马无数次见证华侨对祖国的眷恋与热爱,在西伯利亚冰天雪地之中,有上万名南洋青年为国而战,当南洋青年用自己的热血表达对祖国的热爱时,他们的父辈却用另一种方式表达这种情感,华侨省吃简用节约出的金钱变成了一张张国防债券,为了祖国他们牺牲、他们奉献,现在是祖国用行动回报他们的时候了。
“是!”电话另一头的沈鸿烈几乎不敢相信电话里传来的怒吼,是那个平日里看起来温文尔雅的先生发出的,尽管屋内暖气依然显得燥热,但冷汗仍然不自主的从沈鸿烈后背和额头冒出。 “先生,可……那支编队怎么办?”额头冒着冷汗的沈鸿烈听到电话另一头怒声平息下来后,小心翼翼的问道。
警备舰队之所以派出庞大的 “第一训练舰队”名义上是进行远洋编队训练,同时宣慰南洋侨胞,但是实际上真实的使命却是肩负会合从德国远洋归来潜艇编队回国,以防在家门口出了意外的。那六艘远洋潜艇对警备舰队以及中国海军的意义,沈鸿烈相信先生比自己更清楚,那是警备舰队未来对日作战时的刹手锏!
沈鸿烈的提醒让电话这头仍怒火中烧的司马一愣。 “……”电话沉默了下来,沈鸿烈只听到话筒里传出沉重的呼吸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