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京城(3 / 4)
主任忘了一句话,此乱命也,不奉诏。” “可不是,照我说,只怪朝中奸臣当道,再这么下去,中国好不容易出个岳武穆,只怕再演风波亭之祸,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啊!”你一言他一句茶馆内随着那人一句天日昭昭,原本嘈杂的茶馆为之一静,谁都知这是当年岳爷在风波亭遗字。
“十二金牌道道催,人生至此意难颓。犹思报国背间刺,偏是……哎!看我这嘴,娘的!今个儿净说丧门话,看这破嘴,该打,着实该打。”诗未说完,那名茶客就恼怒的狠狠抽打自己的嘴巴,看那模样显然是怕真说中了,到时……。
近代以来,为挽救民族国家危亡,中国知识分子大声疾呼变法自强,掀起维新变法运动,京师大学堂就是在戊戌维新运动中诞生。1898年6月11日,光绪颁定国事诏,正式宣布变法,诏书强调: “京师大学堂为各行省之倡,尤应首先举办……以期人才辈出,共济时艰”。
自此京师大学堂便成为中国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也是这个时代中国最高教育行政机关,尽管随着新办的西北大学因其规模、师资、经费早已夺去京师大学显赫声名,但这里仍然是京城高等教育中心。当夜幕降临后,来自京城十几所高等学校学生会代表们来到京师大学法科大礼堂,除京师大学全体学生和各校学生会代表外,其中一些身穿黑军装式样学生尤为吸引人们的注意力。
自从进入礼堂,穿军装、打武装带的他们,自然成为人们视线的焦点。学生军模样的是四九城内出名的 “爱国会”、 “救国团”、 “护国军”诸如此类的学生激进团体代表,当初刺杀满鞑遗老遗少汉奸走狗,再后来轰动全国的长安街激斗都有他们的影子,尽管最后所有一切不了了之,但各校激进学生团体却因此扬名。
看到近百名穿着黑色军装扎武装带的同学,廖书仓眉头微皱,廖书仓个人并不喜欢激进派学生,他们的行为太过激进,这一次京师各校学生代表会正是激进派倡导举行,没人能够拒绝他们,尽管他们行为或许激进,但却不可否认他们的爱国之心,忧民之举,只不过表达方式有些问题,至少在廖书仓看来就是如此。
会议紧张进行,十四校学生会代表在激烈讨论各校爱国团体提出的方案,在他们看来提出的方案实在不太现实,甚至不切实际。在台下吴世嘉一直冷眼观察台上学生会代表和社团代表间的争论,台上气氛越来越紧张,吴世嘉心思也越来越急切。
“不可能,我们是学生,不是国会议员,我们没权决定要求谁来做总统。”面对激动的汇文大学爱国会孙会长,廖书仓立即站起来反驳道。 “我们不是决定谁来当总统,而是表达我们的呼声,我们是国民一份子,自然可以喊出我们的呼声。”孙吉猛得站起来直视廖书仓拍案说道,在孙吉看来廖书仓根本就是无理取闹,这不过是口号而已。
“孙会长,我们的目的是为了皋城惨案讨说法,求公理,而不是用游行绑架国会,你弄清楚这一点再说。如果国会选先生做总统,我第一个站起来庆祝,但是我绝不会用游行未威绑架国会,这么做,和共和三年地痞流氓组成的 “公民团”有什么区别,想来即便是先生也不愿看到那种场面吧!”站起来支持廖书仓的是铁路管理学校学生会会长吴定邦,吴定邦的话立即在大礼堂内引起共鸣,如雷动般掌声响成一片,掌声代表一切。
在掌声中孙吉脸色越发难看,吴定邦的一句 “与公民团有何区别”赢得所有人的支持,来自各省 “精英学子”自不愿与地痞流氓合污。 “孤掌难鸣!”耳边掌声让吴世嘉摇头叹惜,作为中国大学爱国会成员,吴世嘉以打响京城反满第一枪而闻名京城学界,尽管一些人并不喜欢吴世嘉激进的行为,但无人不佩服他的勇气,所以当台上学生会代表和团体代表争论时,团体学生都自觉站在吴世嘉周围。几十分钟后,结过几个小时争论,各校学生会代表和团体代表之间达成妥协,一份京城学界代表通过的决议随之被宣读出来。
“同学们,等是等不来结果的,总统府和国务院仍然在推委、扯皮,皋城惨案必须要中央给我们一个说法,给全体中国人一个说法,必须要有人对此负责,无论是总统或是总理,甚至包括国会,都必须要为皋城惨案负责,我们十四校各爱国团体共商,明日,也就是九月十八日在北京举行京城学界大示威,要求黎元洪、段祺瑞辞职下野,国会重新大选。”就在这时一道黑影跳上高台,在众人没反应过来时,吴世嘉撕开军装从其中撕下白衣,随即咬破手指在白衣上写了几个字。 “黎段辞职,以谢国人。”
京师大学学生为准备示威游行,一夜未睡,他们用竹竿做旗,写上标语,激动的学生纷纷把白布床单撕成条,书写标语口号,一直搞到天亮,有的学生咬破手指,血书标语。所有口号非常简单,这一次集会主要目的是逼迫中央给全民以交待,总统、总理辞职,所以标语大都是写着: “慰皋城惨案民众”、 “黎段辞职以谢国人”、 “重新大选”等诸如此类的句子,各校写法、口号也是大同小异。共和七年九月十八日,天刚放亮,从地平线升起的太阳将阳光照进这座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