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目的(4 / 4)
李常川用手摸了摸雨衣,除了腋下是软的,其它地方全是硬棒棒,如果不是走路,已成冰人了,不时有雨点顺着脖颈处往里灌,沾了水的衣领硬得像刀一样拉脖子,生疼生疼的,于是索性将衣扣解开,不让衣领拉脖子,然后打着寒颤继续艰难前行。
“歌声嘹亮挺起胸膛,中国童子军年纪虽小志气强,成长的岁月我们一起经风浪。不怕寒冷与酷暑,不怕流汗吃苦又何妨!为了曾经许下的诺言,我们要把最好的自己带给爹和娘。”就在这时在冻得瑟瑟发抖的队列中传出稚嫩的歌声,一名扛着比自己高出一个身长童军旗的少年大声唱起了 “童子军军歌”,唱歌的少年声音显得稚嫩,脸蛋已经被冻成紫红色,歌声甚至于因为寒冷的关系有些发抖。
李常川扭头望去是一个七年级的小屁孩,尽管那小屁孩冻得嘴唇发紫、浑身发抖,但仍然在固执而倔强的唱着,唱着这首加入童子军后学会的第一首歌曲,显然他希望自己能成为歌声中描述的少年。
“……迈开脚步勇敢去闯,中国童子军坚忍团结志气扬。心有多美世界就有多明亮。真诚的记忆我们一定要珍藏。不怕艰难与挑战,不怕失败成功在前方!为了明天庄严的检阅,我们从今天开始百炼成钢。不怕寒冷与酷暑,不怕流汗吃苦又何妨!不怕艰难与挑战,不怕失败成功在前方!为了明天庄严的检阅,我们从今天开始百炼成钢,成为祖国的栋梁。”
一个人、两个人、三个人……最终上千名少年同时唱起了这首曲调欢快向上的歌曲,稚嫩的歌声似乎穿透云际直冲上云霄,为了明天庄严的检阅,我们从今天开始百炼成钢,这是这些少年的誓言,此时少年们已经忘记了刺骨的寒风,他们经历一切磨砺,要百炼成钢,要成为祖国的栋梁。
“祖国的栋梁”吴亮博取下眼镜擦了擦镜片,看着在寒风和雨雪中奋力前进的学生们,这些孩子们就是祖国的未来,他们有多坚强,未来中国就有多坚强,此时吴亮博或多或少的理解了教育部的作法,无论是中学的寄宿制、每周义务劳动和军事训练以及野营拉练,一切都是为了让这些孩子们成为未来的栋梁之材。
或许这个时代的中国少年远比后世坚强,但是在司马看来必须要通过不断磨砺让他们变得更加坚韧,儿童的成长绝不能置于蜜罐之中,而是要通过不断磨砺,使得他们意志变得坚强,以承受成年后的种种压力,成为真正的栋梁之才。
几个小时之后,历经了千辛万苦,上千名师生终于到了位于山顶上的矿场,饱受雨雪之苦的学生们看着眼前被炸药炸去一个山头的庞大矿场想大声欢呼,但是怎么也吼不起来,他们太累了,太乏了,太冷了,但是在这座矿场参观休息之后,还要到达五华里之外的宿营地,在那里他们将度过为期五天的野营训练,然后过完正月十五之后,开始他们新学期的学习和训练。
风雪和严寒会磨砺意志,使人们变得更加坚强。或许后世人无法理解,在这个时代欧美的富家子弟、贵族子女,在所谓贵族学校之中,睡在窄小、荒秃、没有任何隐私可谈的小隔间中,淋浴无论春夏秋冬都是冷水,所有人都接受严格的体育训练,正是斯巴达式的贫因、残酷的教育,培养了学生们对集体的忠诚和献身精神,使得他们有高度的公共责任感和坚忍不拔的意志以及忍受痛苦的超强能力,在未来可以堪当大任。
就在这样的寄宿学校训练出来的富家子弟,如罗斯福、肯尼迪兄弟、老布什等等,当国家需要他们的时候,二话不说慷慨出征,有的壮烈战死,活下来的许多人成为国家的精英或国家的领袖。而西北斯巴达式军国民教育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在心灵、知识和身体上全面发展,而只有具有强烈的公共责任、对社会的献身精神,富于远见、怀抱着高尚道德目标和勇气的人,才能在没有前人经验可循的条件下,领导未来的中国走向强盛。
无论是寄宿制的中学还是童军制度或是野营训练,都是为培养这样的品性提供一个合适的环境。尤其在中国这么一个有 “富不过三代”之说的国家,更需要斯巴达式教育,富不过三代不单是一个家庭,往大了说则是一个国家。通过合适的教育成功塑造未来中国一代又一代优秀的精英阶层,如此才能保证中国未来的兴盛,并承担起未来严峻的历史挑战,这才是教育的最终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