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入学日(3 / 4)
。占了一个比大家来地都早的前提,所以李义就成了宿舍长,不过这宿舍长却需要承担一些责任,像一个宿舍里的同学都是李义从操场接回的宿舍,所以大家也心安理得的认定李义这个宿舍长了。
“看到没有。这座宿舍楼就是我们十三号楼。十三大队地所有学员都住在这里,咱们的宿舍就在三楼的315号宿舍。在这外头,咱们是十三大队的人,等进去以后,咱们就是315宿舍的人,记住这一点。”在快走到宿舍楼前的时候,李义示意王天赐看着眼前这座四层的红砖宿舍楼,同时开口交待到。
之所以李义会如此郑重其事的说到,实际上就是因为,这些学员在正式上课之前,他们的军操课以及管理都是由民团派来的训练官兵负责,而这些民团地官兵则是直接把在民团中多比多练的那一套直接拿了过来。
正是因为这种从大队到中队再到小队、分班的练习、比赛,使得才不过几天,就在这些年岁不大少年心中,那股好胜心给激发了出来,同时在教官们有意地引导下,使得这些少年们心中形成了维持团体荣誉的意识。正是基于各个大队以及各分队宿舍之间的对抗,才使得李义会在这时提醒到王天赐这个新人,要认识到自己是第十三大队的队员,同时自已还是315宿舍的一员。
“嗯!”听着李义地话,王天赐似懂非懂地点点头说到,来宿舍的一路上,王天赐听到这个李义告诉了自己太多关于荣誉这个词,对于这个词,王天赐地暂时还没有什么理解。 “天赐,记住你的床号,从今以后,这个床铺就是以后几年,你自己休息、学习的地方。” 李义把手里的箱子放在地上,指着一个床铺对王天赐说到,作为宿舍长自然承担了替后到的学员引路、指导的事情。
“谢谢你,李大哥!”王天赐一边开口道着谢,一边看着眼前的这间房间,三层的钢架床铺,看到床上已经铺好了被子,王天赐才知道难怪当时那些军人让自己把带来的被子寄存起来,原来学校里早已经准备好了,自己的床铺在第三层,看来以后上下床倒是个麻烦事。
“这个床头的台板,放下来就是一个写字台,平进写作业、温课都是在这,床头的这个书架是用来堆放学习用书和用具。”李义熟练的向王天赐演示着床头的写字台的收放,这种用卡栓固定在床头的写字台,平时都是坚立在两个床铺之间。用地时候松开卡栓,就成了一个写字台,这样坐在床上写作业、温习功课倒也方便。
一开始按照司马的计划,每间宿舍里都有自己的写字桌,可是因为招生扩大了数倍,所以整个宿舍里被塞进了数倍于原计划的学生,改成大通铺的宿舍,如果想让学生们有写字台,也只能用这种坚在每个人床头的可收放式的写字板。除此之外还在墙壁上钉了几个书格,以供学生存放书籍。在司马看来,整个学生宿舍就像是军舰一般,对空间的利用已经达到了极至,可既使如此,这些学生也不过是拥有一个宽度仅为70来厘米宽的床铺罢了。
“这是学校制定的内务条例,你仔细看一下,上面规定地都必须要遵守条例,你现是315宿舍的15号,我们大家是一个群体,一人犯错。集体受罚,这是学校的规定。”李义郑重其事的对王天赐交待到,这些天已经不知道有多少个宿舍因为一人犯错,而使得整个宿舍所有人都会跟着受到惩罚。这种集体连坐制,是司马特意制定的校规。
不仅仅是在宿舍之中,就是在班级、小队、中队、甚至于大队,也是如此实行连坐制。其目的就是为了培养这些学生的集体意识,毕竟那个关于中国人的龙和虫的故事,司马不愿意让他在自己的学校中接着上演。通过这种连坐制度,可以让他们时刻记住自己是集体中地一员,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到整个集体;反之,集体中的成员也会注意到其他人的行为,有利于培养学员之间互相帮助,互相支持的合作精神。
司马之所以建这所学校。除了想为未来的打下基础之外,更多地时候司马是想通过严格的教育,改变一些中国人的固有习惯。司马希望未来这所学校走出去的学生是一群有责任、守纪律、讲荣誉的学生。
而让司马没有想到的是,自己的办学的思想和宋培云的办学的思想竟然有着惊人地相似,只不过在宋培云看来,司马所想不过是自己所推崇的军国民教育的一个分支罢了。当司马把学校地创办事宜交给宋培云办理之后,宋培云就开始把未来的西北学校变成了自己推广军国民教育的一个示范区。也正因为如此,宋培云才会到处联络故旧知已好友,邀请他们来西北共建中国的军国民教育的范本学校。
军国民教育产生于19世纪后期地德国。最初是一种体育思想,主张把军事训练运用到学校地体育教学中,把学生直接练成士兵,军国民教育的起源就是全民皆兵地理念。在民族危机严重的近代中国,很多有识之士认识到提高国民身体素质、尚武崇军的重要性,起而提倡军国民教育。
社会达尔文主义传入后, “生存竞争”、 “优胜劣汰”等观念激起了国民的民族危机感,为军国民教育提供了理论基础。1904年后,由于政府的倡导报刊的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