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3 / 4)
能在这里造飞机的话,显然要比去南方更合适。
“嗯!世忠的话也不无道理,不过单靠我们这几千块肯定不行,如果我们想办厂。只能试试看看能不能弄到西北公司的贷款或是其它实业界人士的支助,否则一切都是空谈,不若我们先在这里住下。看看能不能弄到一些支助,相信有了张家口的那场飞行表演,想来这西北公司应该不会拒我们于门外吧!如此我们今天也没有去西北公司地必要了,我们现在先到旅店去安排一下,然后再到这里到处转转。”
沉思了几分钟之后。秦国镛开口说到。对于潘世忠忽然提出的建议,虽然知道并不甚可能。但是秦国镛并没有反对,反而决定留下来试上一试,毕竟就像潘世忠所说的那样,现在航校被勒令暂时关闭,到南方也是前途未卜,反倒不如在这里试试运气。
虽说对于出售飞机并不抱什么希望,但是如果真的能够造出来的话,那么谁又知道怎么会没有这个可能呢?倒还不如这么试一下,更何况如果有这么一个机会,而不去尝试显然又不是秦国镛的性格。反正那怕就是办不成工厂,也没有什么损失不是,就是抱着这个心思,秦国镛才决定留下来。
“呵呵!看到没有,刚才那辆敞篷轿车上坐得,就是西北公司的老板司马先生,跟在他后面地车上坐的都是民团的军官,整个公司,除了司马老板带着这些人出去,才会有这么大地场面!不过今个怎么了,车队的速度可比平时快了不少。不会是出什么事了吧!”
当秦国镛做出留在这碰碰运气,而让马车朝西北饭店也就是原来的公司招待所驶去的时候,见到十多辆轿车从公路的你另一边驶过,在马车上地麻六指着迎面而过地车队说到。 听到麻六的话秦国镛等人连忙扭头看过去,只见一排十余辆轿车组成地车队从公路的另一侧驶过,根本没有来得及看清车上的人,不禁大叫着可惜。
这会坐在汽车上回民团总部的司马,并不知道到自己和秦国镛等人因此而失之交臂。公司购进汽车,还是为了高层出行方便,司马才特意给公司以及民团的配备了上百辆从天津购进的轿车。虽说公司的高层所用车辆最多,可是这些人大都是分散使用,如果像这么一个十多辆汽车组成的车队,显然只有在民团的军官们在和司马在一起出行时才会出现。
不过这一次麻六显然猜错了,这些车除了打头的那几辆车里坐着人,其它十来辆具是空车。司马之所以这么火争火燎的朝火车站赶,是因为去迎接一贵客,这位贵客可是第一次来西北,而且不是一个人,是带着整整一个考察团来到了西北。
虽说不知道考察团里到底有那些人。可是司马还是可以想像如果说这一个考察团决定投资西北工业区的话,以他们的资本和其掌握的其它各种资源,至少可以使西北工业区的规模扩大一倍以上!
在共和时期地中国,说到实业界,每个人都知道中国的华北、江浙、华南三大实业圈,论其影响又数华北实业圈、江浙实业圈为最,而华南实业圈因其与东南亚华商之间联系紧密,在东南亚市场上占据的优势非华北、江浙所能相比,所以三方也是各有千秋。
在共和早期,因为与北方政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华北实业圈一直都有着半官方的色彩,就像司马办立的龙烟矿冶般。虽然是私办,但是却不得不承认一个事实,北方政府官员在龙烟矿冶拥有的大量股份,使得龙烟矿冶在享有一些特权的同时,却也成了一个半官方的企业之一。
虽说尽可能的避免自己地企业被官办化,可是至少从目前来说,在华北商界这一切又是不可避免的,所幸地是一直以来得益于周学熙这位华北商界首领的帮助,就目前来看北方政府还没能把自己的手伸到西北工业区来。可是也许是因为地域的关系。以及得益于华北工商圈诸多前辈的支持,在西北公司以西北工业区的名义向外招资合办企业的时候,自然的来投资的又以华北工商界为主。
在第一批合办企业地合同签定开工后,穆藕初曾给过司马一个数字,合办工厂之中京津唐一带工商界人士投资占到全部比例的70%,而山西商人占到25%,还剩余的那么几家工厂由山东、东北实业界财东投资。而仅只有一家工厂是江苏的一位名不见经传的财东投资!换名话来说,现在的西北工业区,排在第一的是西北公司地那几十家直属企业。
而第二就是华北实业界所投资企业,对于这种情况穆藕初不禁非常担心,担心以后客大欺主的现象。穆藕初的担心也不无道理,这些华北实业界地财东们,表面上是商人。可是他们的背后总是会站着一名或几名北方政府的高官。
或者说其干脆就是北方政府某位高官的亲戚或子女。虽说现在有周学熙等人对司马照顾有加,可看到工业区内华北工商圈投资的工厂越多地同时。司马还是免不得有些担心,到时工业区地控制会失衡,进而影响到司马对整个工业区发展的规划,甚至到时可能会严重滞后。
现在面对着这些商人背后地那种天然的政治优势,司马可谓心里可谓是酸甜有之,喜的是他们的背后的政治优势可为已所用,悲的是这种